浙江日报9月13日讯 大学新生已陆续前往学校报到,而达到二本分数线的平阳县腾蛟镇的小倩却因“无校可去”而心情沉重。这祸起一场“招生陷阱”。同样掉进陷阱的还有另外6个家庭,7个家庭为此共付出了123万元的“学费”。
去年11月,小倩父亲的朋友顾某,认识了一名来自江苏的汪某。见顾某为高中三年级的女儿成绩不理想而头疼时,汪某称他的妻子张某有路子。今年初,顾某去江苏找张某帮忙,张某称,可通过“活动”让顾某的女儿就读某某公安海警学院,需费用25万元。后经协商,25万元降到15万元。
随后,顾某的6个朋友也让其帮忙。经顾某联系,张某答应让6个孩子也进入上述某某公安海警学院,费用每人15万元。而小倩的爸爸认为自己的孩子读书较好,要进某军事交通学院,则需费用30万元。
今年3月,顾某将7个孩子共123万元的费用分几次汇给张某,张某称今年6月20日前就可拿到录取通知书。可至今,通知书都不知在何处,由于错过填志愿时间,6个孩子“无校可去”。而此时张某的电话却一直不通,人已联系不上。 (文中小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