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4日讯将网兜深入河中捞起淤泥,过滤掉水,把淤泥倒入船中,用作肥料浇灌瓯柑……这种传统的人工清淤模式如今重现三垟湿地。前天,25名土生土长的三垟人,划着13条清淤船,在上河头前试点这一清淤模式,一旦效果明显,即在整个湿地河网推广。有关专家称,这一模式既生态又有效,可适用于全市塘河清淤。
前天清晨6时,三垟农民吴阿郁和邻居们划着清淤船开始在上河头前一带的河网清淤。只见他左手挥着网兜深入河中,兜住淤泥,右手按住网兜柄一压,满满一兜淤泥被捞起,过滤掉水分后,较稠的淤泥被倒入船内……手法利落熟练。吴阿郁说,他从小在三垟长大,祖祖辈辈的三垟人其实就是用这种手工做法清淤的。只是后来流行机械操作,这种传统做法没有沿用下来。
“我市开展塘河综合治理以来,主要采取机械清淤操作法,分断水作业和带水作业两种。”温州生态园管委会资源保护局生态保护科科长黄宁国说,断水作业就是把河道两头进行拦截,用高压水枪把淤泥打烂后抽走,再将水返回河内。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但操作成本较高。而带水作业则是用挖泥斗在水中把底泥挖走。这种方法容易造成河床凹凸不平,被挖走的是底泥,淤泥其实还在,清淤效果不明显。而且,用这两种方法清淤后都要将淤泥运往灵昆,中途偷漏排现象较难避免。
传统的人工清淤,不仅避免了这些缺点,还可以将淤泥回收利用,有利于瓯柑的生态种植,赢得当地百姓的一致认可和参与。据当地村民反映,河内淤泥富含氨、氮、磷等,是瓯柑的最佳肥料。眼下正值三垟瓯柑成果期,正需供养。将河内淤泥清理出来灌溉瓯柑园,既减少河水的富营养化,又可以为瓯柑补给养分,一举两得。对于参与清淤的村民,生态园管委会给予每船80元的补助,且淤泥可免费取走,不少村民纷纷主动要求加入清淤行列。
生态园管委会资源保护局局长邹锦雷介绍,三垟湿地河网的淤泥主要由各小岛土壤塌陷所致。长期下来,岛屿面积逐渐缩小,河床慢慢变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增加,不利河底微生物生长。在清淤的同时,该部门还实施岛屿河岸生态驳坎工程,初期已投入200多万元,完成3000多米的生态驳坎。原本裸露的河岸,如今已披上美丽的外衣,底层由竹板打好基础,外层由一根根等长的松木桩排列保护,抵挡河水冲刷的同时,也为河道增添美丽的风景线。
据温州日报 记者 缪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