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危机财富"弥足珍贵 科学发展坚定不移
——浙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与启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危机财富”弥足珍贵 科学发展坚定不移

  ——浙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与启示

浙江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 郑利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是迎接一场“大考”,考信心、考智慧、考能力、考民生、考作风。两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沉着应对,推出系列“组合拳”,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努力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经受住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的考验。这其中,凝聚着全体人民的信心、勇气和创造。通过危机的洗礼,我们对浙江发展的优势、劣势和潜力有了愈加清醒的认识,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增强。这种思想和方法上的收获,更加弥足珍贵,更有长远意义,是危机带给我们的无形宝贵财富。

  这个“危机财富”,概括地讲:首先,顺势应变、清醒有为是取胜之道。国际金融危机突如其来,来势汹汹,惊心动魄。省委、省政府见事早、行动快,审时度势采取应对之策,特别是果断实施“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思路,通过提振信心、扩大投资、开拓市场、提高消费、帮扶企业、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等政策措施,迅速稳定形势,经济运行成功实现V型反转,目前企业形势全面向好,主要指标大多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其次,同舟共济、斗志昂扬是成事之基。广大干部群众处变不惊,精神饱满,意志坚定,来破发展之难、抓转型之机。多次召开全省万人以上电视电话会议,出台8000多亿元的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编制实施“11+1”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广泛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活动,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形成了政企联动、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再次,标本兼治、兴利去弊是克难之法。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按照“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优化产品结构,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拓展市场结构,苦练内功创新企业制度结构,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在应对危机冲击的实践中,可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坚持壮大实体经济,不沉迷于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

  良性运行的虚拟经济,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但如果虚拟经济严重超越实体经济,则易诱发系统风险。由于浙江是经济先发地区,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积累的矛盾在危机中集中显现,受到危机冲击较早、影响程度也较深。一时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出口受阻之忧、要素成本之重、品牌缺失之痛、产业低级之叹,让人深思浙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一大一小”的矛盾。浙江经济总量大,环境承载量小,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一次能源几乎全靠外省调入,去年能源总消耗量达1.56亿吨标准煤,能源资源消耗难以支撑粗放发展方式。“一高一低”的矛盾。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高投入、低产出现象明显。西方国家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多在70%以上,而浙江1979—2006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只有6.14%。“一升一降”的矛盾。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和石油、原料等价格攀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走高,而浙江大多数行业处于供大于求的竞争性领域,“压价竞争”时有发生。“一多一少”的矛盾。浙江产品出口较多,受危机影响外部需求减弱,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这“四对矛盾”说明浙江有限的发展空间,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家在本地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性,闲置的产业资本必然去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助长了虚拟经济的繁荣。

  大量民间资本流离于产业领域,过早地转化为金融资本,参与各种投资投机活动,既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又可能对金融安全构成隐患。“十一五”期间,浙江房地产业累计投资9130亿元,有效带动50余个关联产业,直接拉动产值近2.5万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一路飚升的房价,使房屋投资功能被放大,居住功能被弱化,造成商务成本上升。在房地产利润的驱使下,一些企业对发展实体经济心不在焉,浙江民企百强中,建筑和房地产企业从2002年的4家,上升到2009年的27家。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浙江共有上市公司208家,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额1616亿元,同时股市大起大落,浙江仍有数以亿计的产业资本滞留在沪、深二级市场。此外,浙江民间资本还投资煤矿、黄金等行业,资本逐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必须引导企业从危机中汲取教训,处理好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立足做大做强主业,夯实实体经济的基础地位。

  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不重蹈低水平粗放发展路子

  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尤以对不合理产业结构和过剩产能的冲击为甚,暴露出经济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不足之处。浙江经济已到了“爬坡越坎”的重要关口。浙江引导各方面把重点放到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上来,更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破茧化蝶”,率先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汲取危机教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应着力破解好“五个不等式”:

  “传统产业”≠“落后产业”。浙江工业的初始结构是“低、小、散”,经过多年来投入技改,这一状况有所改变。但企业仍很少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往往在原有装备上扩大产能,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在危机中,一些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早晚死亡论”、“梯度转移论”、“淘汰出局论”一度甚嚣尘上。经济学有一句名言,“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传统产业在GDP中比重依然较大,又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决不能放弃,也放弃不了。关键是要用现代高新技术、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其向研发、设计与营销、品牌两端延伸产业链,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巩固拓展市场,提高附加值。

  “扩大投资”≠“扩张产能”。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浙江一直保持高强度的投入势头,且投资质量有新提升。在中央和省里大力度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过程中,如何不做重复投资、避免后危机时期低水平产能再度膨胀,值得思考和研究。要针对浙江产业发展现状,把握好投资导向和准入门槛,充分发挥投资对调结构、促转型的作用,把淘汰落后产能与培育新兴产业、加大科技人才投入与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腾笼换鸟”,扩大消费,不断壮大海洋经济、低碳经济、创意经济、县域经济、服务业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等,努力形成品牌效应,成为发展新引擎。

  “群象经济”≠“大象独舞”。各主要国家在危机中痛定思痛,大力推动“再工业化”进程。中央在国家层面制定了10个省域范围的区域发展规划。浙江已作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决策部署,并着手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综合试验区各项工作。“四大建设”群象起舞,是浙江推进科学发展、制胜未来的重大举措,标志着以“小狗经济”见长的浙江迈出了转折意义的步伐。实际上,大和小并无优劣和高下之分,小而专、大而强都是“群象经济”的题中之义。大是重头,小是源头,“扶大育小”不可偏废。要造就浙江经济的“皓月当空”,需要中小企业的满天“星星”,众星拱月,星罗棋布,才能再创浙江辉煌与奇迹。

  “政府有为”≠“国进民退”。我省一些地方政府,对危机中遇到困境的企业施以援手,被误解为“一场新的国有化运动”,引发了“国进民退”的争论。事实上,我省民营企业在危机中不仅没有出现倒退,相反还实现了新的发展,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这得益于历届省委、省政府“放水养鱼、藏富于民”,也说明浙江民营企业实力较强,具有“夹缝中求生存”的创业精神。在危机中政府竭尽所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去年通过“减免缓停”一批行政事业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1700多亿元。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抱团取暖”,携手相依,实现了共同发展。这是浙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大亮点。

  “城乡一体化”≠“城乡一律化”。城镇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空间依托,没有产业集聚的城市化是空洞的发展。现在,一些地方脱离实际,好高婺远,片面追求城乡均衡,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城镇规划体系缺乏科学性,村镇工业企业散乱分布,违法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产业结构大同小异,建设发展模式如出一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的一味贪大求洋,存在“新农村就是新房子,新房子就是新别墅”的倾向,忽视土地保护、村落文化挖掘和新农民的培养。

  三、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囿于传统体制与观念的束缚

  人民群众孕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当危机和困难袭来,省委、省政府问计于民,调动多个积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在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导向上,突破“GDP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才是高速发展”的误区,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上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速形成以消费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发展路径上,总结推广市、县区和企业成功做法和经验,以节约集约用地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倡导“亩产论英雄”理念,以铁的手段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实现有限空间、无限发展。在制度保障上,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省委出台“一个意见、五个办法”,既重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又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既重经济发展情况、又重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既重已取得的显绩、又重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鞭策和激励作用。

  四、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不缺失政府及时有效的调控

  市场调节有失灵的时候,政府调控必不可少,但政府作用也并非万能,有形、无形“两手”需要灵活综合运用。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这一非常之时,浙江党委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采取非常之策,行动果断,应对有效。体现为:在政策激励上有“松”有“紧”,在企业解困上有“保”有“破”,在履行职能上有“管”有“放”,收效明显,政府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进一步加深。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期虽已过去,但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仍在继续,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很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尚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松劲懈怠。要抓住机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加强对宏观形势和自身发展战略的研究,进一步转变作风、服务企业,努力在把握发展方向、优化区域发展环境、解决企业“融资难”“引才难”等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见成效,凝聚力量,推进发展。

  五、持之以恒改善民生,不忽视群众利益诉求和期盼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和改善民生”。可喜的是,浙江老百姓的生活在危机背景下更加殷实,去年成为全国农村人均年收入率先超万元的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富裕、幸福和平安是民心所盼。今后要持之以恒改善民生,继续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为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创造条件;继续推进“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等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更有尊严;继续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质。实践证明,只要上下一心,艰苦奋斗,发扬创业创新的“危机财富”,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