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杭州市召开西湖申遗专题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坤明强调,我们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把申遗作为保护好、建设好西湖的过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以西湖申遗为契机,进一步保护好、建设好西湖。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邵占维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申遗领导小组组长王国平讲话。市政协主席孙忠焕,市委常委、秘书长许勤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湖区委书记郑荣胜,副市长张建庭出席会议,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应邀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市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西湖申遗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市委宣传部、市旅委、市交通警察局负责人在会上作表态发言。
黄坤明指出,西湖是杭州的文化名片,是杭州的“根”、“魂”、“脸”。杭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护西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迈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保护西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保护西湖、申报世遗”目标,大力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每年推出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新成果。事实证明,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是一项还湖于民的“民心工程”、保护环境的“生态工程”、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也是一项西湖申遗的“助力工程”,为西湖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西湖成功申遗,对于充分展示西湖的普世价值,巩固和扩大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成果,进一步保护好西湖这一拥有两千年历史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对于保护杭州自然生态、传承杭州历史文脉,增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对于扩大西湖和杭州城市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湖申遗是一项追忆历史、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战略性工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西湖申遗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扎实、有序地做好申遗各项工作,努力实现西湖成功申遗。黄坤明指出,申遗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保护好、建设好西湖。我们既要立足申遗保护好、建设好西湖,更要跳出申遗保护好、建设好西湖,而不能为申遗而申遗。心中的西湖、心中的世界遗产,与申遗成功的西湖、申遗成功的世界遗产同样重要。要以西湖申遗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增强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积极投身到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做好西湖保护、建设、管理、研究文章,努力把西湖保护、建设、管理和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王国平指出,西湖是一个自然湖,更是一个人文湖。它是人与自然长期良性互动的产物,是一份珍贵厚重的文化遗产。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审美实体,是东方审美体系中最具经典性的文化景观。杭州倚河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特别是自唐代以来的1000多年中,西湖一直处在杭州城市的中心位置,与杭州这座城市唇齿相依、水乳交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西湖的变迁史,就是一部杭州城市的变迁史。西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传承着数千年来杭州人民创造的文化精髓,它本质上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杭州地域文化为特色,不断演进、始终活着的文化形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文湖”。西湖既是自然的杰作,也是人工的造化,是一个以山水等物质世界为依托、以儒家审美导向为基础创造出来的美的典范。可以说,西湖是杭州城市变迁的物证、东方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国传统美的典范。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已连续十年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今年将第九次推出“新西湖”。通过综合保护,西湖“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历史大格局得以恢复;西湖岸线全线贯通,环湖七大公园取消门票,“打通西湖、还湖于民”目标得以实现;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得以理顺;影响西湖景观的60万平方米建筑得以拆除,265家单位、2791户居民得以搬迁;0.9平方公里西湖湖面得以恢复,10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得以建设;西湖水质劣五类水质“帽子”得以摘除;180多处景区景点得以修缮、改造和复建;景区交通路网进一步改善,景区交通“两难”得以缓解;西湖风景名胜区原住民的生活品质得以显著改善。要围绕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定位,充分展示西湖的普世价值,充分阐释和展示西湖“活着的人文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切实做好西湖申遗各项工作,进一步把西湖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