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员陆续赶到现场,红褐色浓烟从窨井盖涌出。
浙江在线09月18日讯 9月17日下午3点左右,金华市一家废弃厂区内发生废酸泄漏。废酸从一个巨大的槽罐底部流出,大概有8吨之多,主要成分有硫酸、硝酸和盐酸,浓度为70%。
民警和消防员立即在各个路口设置警戒带,阻止路人靠近。下风口的“大明铝业”等公司干脆给员工放假。
下午3点30分,金华市消防部门出动6辆消防车、40多名消防队员赶往现场处理险情。
下午5点,槽罐泄漏部分被成功封堵。
傍晚7点,经过大量稀释和排险工作,消防队员确认现场已无险情,撤离现场。
晚上9点40分,金华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助理李荣军在现场告诉记者,险情已基本排除。
隔壁厨师发现窨井在冒烟
9月17日下午3点,陆师傅正赶着去上班。陆师傅是一名厨师,他上班的公司就在废弃厂区的路对面。
“我和同事赶着去食堂做晚饭呢,走着走着就看见前面的路上好像在冒烟。”好奇的俩人凑上去一看,发现这烟雾原来是从道路两边的窨井里涌出来的。
这么一会功夫,陆师傅的同事就觉得有点不舒服起来。“他说怎么这烟这么厉害,自己的嗓子发干、眼睛也难受。”
陆师傅是个细心人,“这么近的距离,要是这烟有毒,污染了食堂和仓库的食物,就危险了。”他俩赶紧拨打了119报警。
“这个厂早就没正常开工了,现在都在当仓库用。”陆师傅也觉得奇怪,这些看起来让人觉得害怕的浓烟是从哪里来的?
目击者张先生在现场附近发现,两侧窨井内喷涌出铁锈红的浓烟,远处的低空已经被染黄。靠近事发地婺城区秋滨街道熟溪路866号时,发现低空甚至被染红。
消防队员全副武装找到泄漏源
陆师傅报警没过多久,浓烟开始争先恐后地往外涌,颜色也从一开始的黄褐色变成了有点渗人的红褐色,映得天空暗黄。
消防队员一跳下消防车,就被空气中浓重的刺鼻味熏得连连咳嗽。
“当时路上的能见度已经很低了,我们马上分发了防化服和防毒面具。”金华消防支队江南消防大队队员马飞腾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我们当时试图接近泄漏中心的话,很可能眼睛和呼吸道都会受到严重损坏。”
为了防止浓烟伤及路人,从厂区门口大概200米远处的路段上,消防队员拉起了警戒线,“基本上把这条路封锁了。”
在一幢厂房旁边的空地上,废酸泄漏的罪魁祸首被发现了——巨大的圆筒形槽罐横在已经长满荒草的地上,全身布满深红色锈迹,废酸从槽罐底部一个被腐蚀掉的管道里流出来。
“旁边还有好几个槽罐躺着,幸好都是空的,不然情况就更危险了。”马飞腾说。
10吨废酸已漏掉了8吨
“情况不容拖沓,我们将一根长钢筋的一端绑上厚实的毛巾和薄膜,用来堵住还在往外泄漏的缺口。”消防员们进行得很顺利,到了下午4时55分,槽罐已经没有废酸继续流出。
而已经泄漏进入下水道的8吨废酸,采用了“中和”的方法来处理。下午5时05分,现场指挥部调来一车氢氧化钠。
“这些氢氧化钠投入下水道后,再用水中和,可以让废酸的腐蚀性大大减弱,防止污染地下水源。”马飞腾表示,这是遭遇强酸时最常用的一个处理方法。
事发现场,一名满头大汗的紫衣男子一直焦急地观望和等待。他姓金,自称是这个废弃厂区的业主。
“这次发生泄漏的槽罐,直径大概4米,能装100吨废酸。”金先生也觉得很庆幸,这个槽罐里实际只装有10吨左右的废酸,主要成分有硫酸、硝酸和盐酸,浓度有70%。
赶到现场处理事故的化工专家黄达东介绍说,槽罐里装的都属易挥发、强刺激和腐蚀的强酸,人体接触会造成严重烧伤。
“这个厂区原先是江南化工厂。4年前搬到了兰溪,这里就剩下几只槽罐,个别槽罐还留有废酸。”金先生表示,这些槽罐露天堆放,日晒雨淋加上酸性腐蚀,以前就曾发生过几次泄漏,但远没有这次严重。
多部门出动,6小时排除险情
金华市环保部门昨晚投入了20多个人力,截至发稿时,已经投放了10吨石灰,基本把危险排除。
“我们现在都还在现场进行事故的善后处理,而且要坚持将所有危险都检测并排除后,才可以结束。”晚上8点30分,金华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助理李荣军在现场告诉记者。
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对事故现场附近的多个路段和街道投放了3吨碱粉和6吨石灰,中和进入下水管道的废酸。
“很多情况还不明朗,现在只能一边处理一边检测呢,大家还在抓紧时间工作。”李荣军匆匆对记者介绍了下情况,便又投入到善后处理中。
9点40分,李荣军表示,险情已基本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