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7日讯昨晚6点左右,天有点阴冷,南湖区七星镇司法所不太宽敞的会议室里,陆续来了17个农村老人。
看看人到得差不多了,晚报“老娘舅”、七星镇司法所调解员丁家林招手示意大家静一静。
“今天兑现的工钱总额为17880元,男工192个工,每个工55元,女工183个工,每个工40元,大家还有没有意见?有意见请提出来!”丁家林说。
一分多钟过去了,会议室里仍静悄悄的。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就请叫到名字的人,到汪老板这边来领工钱。”丁家林宣布。
一旁的种田老板老汪,早就准备好了发放清单和计算器,他先给叫到名字的老人算一遍账,然后把钱交给当事人,叮嘱每一个老人当面点清。
半个小时后,17个老人的工钱发放完毕。
“今天没来领钱的老人,明天这个时候再请他们来,大家回去后也请转告一声。”汪老板逐个关照。老人们一一应允。
不知哪个拿到工钱的老人说了句“今朝夜里可以睡个安稳觉了”,随即引来一阵会心的笑声。
这究竟是咋回事?老人为何会那么说?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9月13日,一个名叫金海明的77岁老人,气冲冲来到南湖区七星镇司法所,向工作人员提交了一份《上诉书》,声称他们共有43个老人替一名姓汪的种田老板在今年6月至7月间,连续整理土地35天,涉及工钱19800元,经多次催讨,但种田老板一直拒付。
作为晚报“老娘舅”、七星镇司法所的调解员丁家林,听完老人的陈述,觉得这么多老人顶烈日、冒酷暑为种田老板干活,至今还拿不到工钱,事态非同一般,他心情也格外沉重。
“难道是种田老板故意赖账?”丁家林当即电话通知种田老板老汪来司法所。
汪老板到司法所后,拿出他自己每天记下的清单说:“不是我不肯付工钱,是账目与事实有出入啊。”
他告诉丁家林:“只要把工数核实准确,我会一次性付清所有老人的工钱。”
看来问题出在记工的人身上。为此,丁家林叫来了工头兼记工者包某,并向他索要有关记工的原始资料,与种田老板提供的账目一笔一笔进行核对。
经核对,丁家林发现两本账的金额相差5000多元。这么大的差距,怎么办?该信谁的账?况且两方都信誓旦旦表示自己的账没有记错。
当天晚上,丁家林戴上老花眼镜借着灯光仔细查看汪老板的账,每天男、女各有多少人,在什么地方干活,做什么内容,都记得一清二楚。
再看记工者包某所记的账,即使按他记的工数,经复算,工钱总额竟多算了800多元。而与汪老板的账逐天进行核对,丁家林发现包某所记的出勤人数几乎天天有误。
丁家林和司法所领导商量后决定,采取两项针对性措施来解决这个纠纷:一是召集5个老人代表到司法所逐天进行核对;二是经核对后再与老板的账进行对照,如差距不大,做通老板工作尽快付清老人们的工钱。
岂料,由5个老人代表核对后总工数虽有减少,但还存在较大差距。
丁家林觉得,如果把老人们的工钱按惯例交给记工者包某发放,显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老板不认可,老人们也不服。
为此,他把这个想法与种田老板进行了沟通,并希望他召集43个老人按每人自己所记并确认的劳动工数,由汪老板亲自把工钱发放到每个老人手中,丁家林的处理意见得到种田老板的赞同。
昨晚,第一批工钱发放完毕后,丁家林不禁感慨:“这43个老人,绝大部分是失土农民,失去土地住到城镇,居住条件改善了,但日常开销增加了不少,有的家庭还有子女在上学,挣点辛苦钱实在是不容易啊!由于记工者工作责任心不强才导致了这场纠纷,还好大家多方配合、沟通,再加上调解及时、到位,没有形成群体性事件。”
据南湖晚报 王卫国 龙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