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温州的小林,在城北的数字产业园上班,房子租在附近的金家渡村。曾经是校篮球队主力后卫的他,曾经担心在城郊找不到打球的场地。不过,几个月下来,他发现几乎附近每个村庄都有篮球场。在球场上,他认识了一拨朋友,还加入了“城北篮球交流联盟”QQ群,篮球场成了这个新杭州人融入杭州的第一块跳板。
这正是杭州市体育局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成果。如今,在杭州,无论身处城市的高楼大厦间,还是田园上的小村落中,只要你热爱运动,都可以在附近找到合适的运动场所。
而以几乎遍布城乡的体育设施为基础,在过去几年里,杭州体育在“创强争先”的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改变了农村的体育环境。
接下来,市体育局仍将把工作中心放在农村,谋划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的新路子,为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作出应有贡献。
设施篇
全民体育无盲点
每年,杭州都投入6000余万元用于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建成9787个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其中健身点4299个,篮球场2533个,乒乓球场(室)2955个,实现行政村90%覆盖,对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将以标准化、规范化为指导,着力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品质,构建“15分钟健身圈”。
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直接带动了群众的健身热情。这几年,群众体育性活动在“三上三边”(水上、山上、广场上,西湖边、钱塘江边、运河边)办得如火如荼。像“安利纽崔莱”健康跑、全国全民健身日、横渡钱塘江等群体活动,都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
而像国际汽车飘移赛、杭州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世界电子竞技大师赛、钱塘江国际冲浪嘉年华、横渡钱塘江、中华武术绝技展示等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也因为有了群众基础,能够每年成功举行,并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同时,市体育局对杭州市民的体质进行了监测。2010年,监测样本量达7200个,涵盖城市居民和乡镇居民,为下一步引导市民群众健身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如今,杭州有国家级体育先进街道、社区5个,省级体育先进街道33个,先进社区172个,体育强区8个,体育强镇(乡)85个。
竞技篇
哪里有好苗子,都能找到
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为杭州市成为体育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此多的体育爱好者,直接为竞技体育提供了更多好苗子。带队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乒乓球赛上获得6块金牌的董小平教练,就告诉记者,杭州市乒乓球队的好苗子,大多是在各个乒乓球馆里找到的。
从2007年开始,杭州市尝试推行市队区(县市)办、校体联办等模式。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几年,杭州籍体育运动员在传统优势项目、基础项目以及发展项目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获得了5枚金牌,占了全省金牌总数的近1/3。而取得成绩的运动员,不少就是从农村发掘的。
接下来,杭州市体育局将以杭州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球协会确定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重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广区、县(市)校园足球联赛,推动校园足球活动普及,促进城乡中小学生运动水平的提升。
人才篇
要让农村也有体育指导员
杭州市体育局也认识到农村体育环境的建设将是工作重点之一。
目前,区、县(市)和乡镇(街道)缺少单独的体育管理机构,有的区县(市)体育与文化的管理职能合并,有的区、县(市)体育与教育的管理职能合并,有的区、县(市)体育与旅游的管理职能合并,尤其在乡镇(街道)一级,只设有涵括体育管理的职能文化站,没有专门的体育管理和指导机构。
“体育公共服务是城乡共需型的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在农村。”市体育局局长赵荣福这样对记者说。
目前,富阳市已经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产业基地”的申报工作。这正是体育产业基地创建工作向区县倾斜的成果。
在“十二五”期间,杭州市体育局将大力加强基层体育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丰富和壮大各类体育人才队伍,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城乡体育统筹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赵荣福表示,杭城体育最终的目标,则是在城乡建立起“政府引导、社区为主、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社区体育服务长效机制。让杭州城乡拥有更优良的体育环境,让杭州人可以更方便地亲近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