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浪等各大网站报道,10月2日广东省东莞市报告发现10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浙江省卫生厅专家说,到昨天为止,浙江省并没有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
截至10月1日,东莞市共发现91例疑似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患者以发热伴有关节痛、肌肉骨骼痛或皮疹为主,绝大多数已经痊愈,无住院、重症和死亡病例。
浙江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处长郑伟说,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一般症状较轻,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躯干皮疹等。被蚊虫叮咬后,如果发现类似病症,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基孔肯雅热,就要做好防蚊。比如在家里搞一次大扫除,全面清除积水等蚊虫孳生地;外出到植物茂密的地方,最好穿上长衣长裤,涂避蚊药水。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始发于非洲的病毒性传染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1953年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基孔肯雅”这个名称音译自坦桑尼亚土语,意思是“屈肢痛”,形容病人因关节疼痛而蜷缩着身体的样子。这种传染病主要分布于冬季气温18℃以上的非洲及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4天,也可长达7天至12天。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躯干部皮疹等,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结膜充血、腹痛或出血症状。
据都市快报 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