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9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每月都通过国际期刊数据库浏览一下《柳叶刀》每期所刊登的论文,是浙江大学医学院吴明博士的习惯。《柳叶刀》是临床医学上坐第一把交椅的国际学术期刊,“如果一个医学博士生连《柳叶刀》都不看,就掌握不了最新的前沿研究动态,是绝对无法在学术界立足的。”吴明说。
不过,吴明也听说,最近浙江大学正在跟《柳叶刀》所属的国际出版界大鳄、知名出版商励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较劲”,想要他们降低数据库使用的价格。
事实上,不仅仅是浙大图书馆参与了这件事,包括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等占据中国大部分图书数据资源购买力的33家图书馆,8月底共同签署了两封公开信,联合抵制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以5%-8%的价格增幅向中国出售。事实上,有部分出版商向中国出售的全文数据库价格甚至连续多年以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以上的幅度上涨,而这样的现象在国外并不多见。
作为事件亲历者,昨天,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马锦娣及相关人士接受了时报记者专访,解读“抵制”事件背后的无奈。
案例:每年至少涨百万,浙大受不了了
记者了解到,引起中国各图书馆“共愤”的导火索,是励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公司7月份给中国用户发的一个新订阅方案。该方案提出其全文数据库在下一个合同期(三年)内每年涨价14%以上。
更让国内图书馆受不了的,是所有的外文数据库都在涨价,最少也有5%-8%的涨幅。
以浙江大学为例,浙大今年图书馆的全部经费是3000万元,而用在外文期刊数据库上的购买费用就高达2000万,占据了三分之二强。按照5%当地涨幅来算,每年也要上涨100万。“仅仅外文数据库就涨这么多,我们非常头痛。”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马锦娣说。
其实早在2008年,就曾有中国个别高校的图书馆,抗议爱思唯尔近年在华年均提价15%的行为(实际16.7%),结果是无果而终。
记者了解到,类似爱思唯尔这样持续涨价的行为,只是针对部分市场的策略。早年进入这些市场时,会采取低价销售策略,而后逐步提高价格。相比之下,在欧美等国并不存在持续涨价行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白红义博士认为,“如同有些海外基金会目前也在削减对中国的投入一样,他们认为中国已是一个发达国家,理应获取更多收益。”但这样的行为显然难以让中国许多购买机构所接受。
纵深:数据库巨头牛到什么程度
旗下期刊是学界翘楚
那么,外文期刊数据库到底牛在哪里?为何年年涨价?
以爱思唯尔为例。爱思唯尔拥有着2000多种学术期刊,期刊涵盖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经管各学科门类,其中的佼佼者《柳叶刀》和《细胞》更是临床医学界和生物基础理论界的顶级学术刊物,其影响因子和对学术前沿的捕捉能力,在科学界具有世界公认的地位。包括伽利略、达尔文、笛卡尔都曾是这家拥有400多年历史出版社的作者,各国相关学科研究者也以在这些杂志上发表论文视为研究水准的衡量指标。
爱思唯尔旗下的在线平台ScienceDirect自1999年为中国提供服务以来,至2006年已累计下载文章逾10亿篇,2008年下载量超过4亿多篇。ScienceDirect在同类电子数据库中,是售价最高的,也是订户最多的。订户包括国家图书馆、各部委图书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
“从2000年起,ScienceDirect已经成为中国科研工作者和科研机构须臾不可离手的信息资源和研究工具。”爱思唯尔的宣传材料中称。
没有它,学者束手无策
“没有了这些数据库,就好像一个砌墙的工人,完全不了解前面人砌了一半的墙,结构怎样、自己又该从哪个方位开始往上垒砖头。总之,简直是束手无策!”清华大学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钟瑞军这样告诉记者。
当然,你也可以不用数据库,自己动手一本一本去查期刊,这样你要花上很多倍的时间,而且,关键是,在国内,你肯定没法收集到所有的权威、核心、主流期刊。
你还可以使用其他数据库,但对于ScienceDirect这样强悍的平台来说,国际上跟它媲美的数据库非常少,也就是说,基本是没法替代的,因此,你的选择也非常少。
出路:怎么办?联手谈判或另起炉灶
涨价方无法律漏洞
正因为此,这场博弈被很多悲观的业内人士称为“狼与羊”的斗争。
“从法律上,这些数据库的提价行为,没有任何漏洞可钻。”五联律师事务所主任、美国休斯敦大学知识产权法访问学者童青松分析说。
只要他们所收集的数据是经过原作者同意,并经原作者授权的,那么,他们对这些信息的使用就都是正当使用,是合法的。相反,他们这种做法,对于人类智力成果的最大化使用,是有利的。而信息的价格,应由市场决定。“现在你看他们获利丰厚,但其实,他们在前期有巨大的投入。每个作者把自己的论文交给他,也是权衡之后给的,说不定是他们给的价钱最合理才给的。”所以,总的来说,童律师认为,法律对他们的涨价行为无可奈何。
联手谈判或另起炉灶
该怎么办?童律师认为,只有国内各用户联手抵制,加重已方在博弈中的筹码,然后跟“狼们”去谈判。
而钟瑞军博士认为,从长远看,要打破国际在线数据库的垄断地位,中国必须另起炉灶,占据主动地位,“据我所知,清华在这方面有过成功案例。”
清华大学曾依托国际上的一个大出版集团,组织华人编委,创办了一份有关纳米技术的国际期刊,目前,期刊水准已达到国际最顶尖水平。
当然,要走这一步,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就像现在国际数据库界的垄断巨头一样,他们也曾付出几代人的努力,才成就今天的地位。
“最后,要彻底解决垄断方向自己收取高价的问题,只能依赖中国科技水准的大幅度提升,甚至要达到国际顶尖位置,才会最彻底地打破发达国家的科技垄断。”钟博士说。
>>专访浙大
目前的对策和进展
为此,国家图书馆、中科院、北大、浙江大学为首的33家图书馆决定联合签字,抗议外文科技文献“暴涨”的行径。
“今年以来就一直在涨价,从学校层面上看,我们已经把这个消息向全校师生通报。”浙江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部主任孙晓菲说。
9月初,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浙大、北大等多家单位联合召开了一个会议,以应对文献数据库涨价,会议提出联合抵制某些国外数据库出版商针对中国的持续涨价行为。
随后,经过研究,浙大图书馆决定加入联合行动,向校长汇报后,开始对某些供应商采取一系列抵制性活动,如2010年暂停采购,并承诺不跟出版方单独谈判等。
针对外文图书单方面涨价,孙晓菲认为可能将会遇到很多问题。如订购品种受限。数据库购买具有持续性,每年付费。在购买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少量数据库涨价,必然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采购目录,并减少对其他数据库的购买。
孙晓菲透露称:目前谈判还在进行,至于目前是否能取得积极进展,还不能断言,“若谈判失利,会影响到我们对某些数据库的订购,但是我们还是期待谈判能取得成功。”
实际上,这样的抵制行为在中国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发生过,且有成功案例,促使出版方停止持续的涨价行为。
“台湾的成功,提供的经验就是要采取统一行动,联合抵制。”孙晓菲说。
(文中吴明为化名)
陈中志 田晓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