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霄 摄
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昨晚,60多位家长参加了新报“浙中大讲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讲座。义乌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中心的鲍晓妹老师现场为参加活动的家长们答疑解惑。
夸奖要有技巧
1.夸奖要具体
现在很多家长会夸孩子“你真棒”,有部分家长甚至极为夸张地高喊:“宝贝,你是最棒的”、“宝贝,你是我的骄傲”……在有的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他们已经习惯于给孩子“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而鲍晓妹认为,这样笼统地表扬孩子,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她说,夸奖孩子要具体明了,就事论事。当你看到孩子自觉地把扔了一地的玩具都收拾了,你可以夸奖说:“真是个好孩子,你把玩具都收拾好了,这是个好习惯,以后要坚持哦!”如果孩子给你倒了一杯水,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说“好孩子,你真棒”,不如说“谢谢你倒水给妈妈喝,妈妈很开心”。
点评:对孩子的正确行为,家长夸奖的内容应具体、形象,而不宜笼统、含糊。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为鼓励创造条件
小兵妈妈下班回家时双手拎了几袋物品,小兵开门时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应减轻妈妈的负担。妈妈对小兵说:“妈妈手里东西多,你能不能帮忙?”于是,小兵帮着拎一小袋物品到厨房。妈妈夸小兵:“小兵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点评:孩子缺乏从事某种良好行为的意识,家长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稍作努力便能完成,家长趁机予以夸奖。
3.鼓励应及时
一大早,小芳认认真真地画了一幅画,递给爸爸看,爸爸忙着看球赛,扫了一眼,就塞回给小芳。那天晚上,爸爸突然发现孩子的画画得不错,夸起小芳来,可小芳却反应冷淡。
点评:对孩子的正确行为,家长应及时予以夸奖。因为鼓励也是有保质期的,激励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直至失效。
4.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小雯平时吃饭吃得很慢,总是最后吃完的那一个。一次小雯不知何故吃得比平时快,没有“垫底”,爸爸很高兴:“小雯,你今天吃得真快,有进步!”
点评:有的孩子存在某些缺点或不足,家长应暂时接受这一现实,调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当孩子行为有所改进时,及时予以表扬,激发孩子的进取意识。
夸奖要有分寸
“你真聪明!”———这是不少家长对孩子惯用的夸奖。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画等号的,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过多夸孩子聪明,往往会让他们自然地形成一种错觉,某件事我做好了、取得了成功,该归功于自己的聪明;而某件事我做错了,结果是失败,他们难免会反思,是我不聪明了吗?
鲍晓妹说,有一个学生思维敏捷,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可有一次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出错了,被同学们笑话,他一整天闷闷不乐。放学后,他妈妈看到他不开心,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问他妈妈:“妈妈,你不是总夸我很聪明吗?为什么今天我不聪明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错了?”妈妈经儿子这么一问,有点不知怎样回答。鲍晓妹和孩子的妈妈交流后,孩子的妈妈认识到,孩子连这么点小挫折也受不了,显然是夸他聪明过头了,认为自己聪明事事都会成功,稍有不顺就很难接受。
从那以后,妈妈将以前“赞扬性”的夸奖,转变为“鼓舞性”的夸奖,把“你真聪明”转变为“你真努力”。这种转变的结果是,当孩子再遇到挫折时,不会低头哭丧着脸,而会说: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只要再努力一下,就会成功!
点评:少夸孩子聪明,多夸孩子努力,多夸孩子勤奋,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勤奋上进。
夸奖要有诚意
鲍晓妹说起自己身边的一个故事:我有个朋友的儿子今年上五年级,孩子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处于中等,考试从来没得过100分。以前,朋友总是责备儿子不用心,贪玩,后来听了赏识教育的专家讲座,懂得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朋友改正了批评责备的教育方式,多给孩子鼓励和赞赏。他对儿子以夸奖为主,比如儿子考了80多分回来,他说:“考得不错,继续努力考100分。”有时还说:“你不比别人差,如果多用点功,一定能考进前三名。”朋友本以为多夸奖孩子,就会激发出儿子的上进心,没想到,孩子竟然不屑地说朋友“虚伪”。
批评不行,表扬也不行,面对儿子,朋友一筹莫展,苦恼地向鲍晓妹求教。鲍晓妹指出朋友的夸奖不够真诚,没有弄明白孩子成绩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只有帮孩子分析,找到进步的原因,孩子才能在此基础上进步得更快。一味地鼓励孩子聪明、智商高,一味地喊“考进前三名”,对孩子没有实际意义。进行赏识教育前,家长自己要先明白自己赏识孩子什么。只有真正清楚孩子的优点、优势、潜能,才会发自内心地夸奖孩子。
另外,鲍晓妹也不客气地批评朋友对孩子期望值太高,无论是以前的责备、批评,还是现在的赏识、夸奖,要求的都是孩子考100分、进前三名。这也是许多家长的通病,他们认为既然班里有前三名,自己的孩子就应该进前三名,考不进前三名就是不用功,他们看不到其实班里还有好多孩子从来没有考过前三名,却仍然在一天天进步、快乐地成长。
这种看重结果、轻视孩子努力的过程,看重分数、不了解孩子的能力,看重孩子的成绩、忽略孩子的内心诉求的家长,不懂得常识教育的真谛,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据浙中新报 盛赞 赵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