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寒露一过,天气渐冷,雾多,日照少,气候特点是早晚稍凉,中午气温较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节气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阳气渐退,阴气渐生。这种气候条件下,那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呼吸道、高血压、关节炎及精神类疾病等,很容易加重病情,
“寒露养生离不开‘养收’。”中医学向来非常重视自然环境和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并将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归纳为“四时”与“六气”,“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六气”是指不同季节中出现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特点,其中的“燥”就是秋季的主气。空气干燥,可造成上呼吸道粘膜和皮肤表面的水份蒸发流失,皮肤敏感的人容易出现全身瘙痒;嘴唇容易发干,咽喉干燥发痒,好像有什么东西堵着似的。
呼吸道疾病
秋冬季气候变化比较大,气温波动大、变化快,老年人患各种呼吸道疾病特别多。秋冬呼吸道病毒比较活跃,老人和孩子抵抗能力差,很容易被感染。老年人首先可吃些蔬菜、水果、牛奶和禽蛋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其次,注意气候变化,平时遇冷热时穿衣要及时增添。第三,保持居室环境空气清新,早晚开窗通风,清新的空气能使病原体在大自然的空气中得到净化。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如超市、影院、车站、车厢等人群集中的地方。第四,秋冬应晚起早睡,外出锻炼时尽可能选择在早上九点后有太阳时出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心脑血管疾病
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高发时节,多数表现为肢体活动乏力,言语不流畅,肢体发麻、头晕、心律失常或心绞疼痛。专家认为,老年人遇到气温变化时,本身有一个激素分泌过程,早上肾上腺水平高,产生波动时,很容易出现心律加快,引发心绞疼痛,出现意外。有调查表明,早上时,出现心血管风险是一天中最高的。专家强调,一早九点之前不适合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要每天至少两次随时监测血压,饮食要清淡,少吃太咸食物,老年人味觉功能差,食盐多,容易产生高血压。
过敏哮喘
秋冬季是节支气管哮喘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各种吸入性过敏是哮喘形成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其中螨虫、霉菌、花粉、动物皮屑、屋尘、虾、蟹等为主要过敏源,尤其是螨虫,秋季生长繁殖快,加上周围环境花粉增多,易造成儿童哮喘发病。
干燥综合症
表现为嘴、眼睛、鼻子、皮肤等处干燥。秋冬气候本身比较干,一些人身体本身干燥,加之天气干燥,更会加重病情。同时干燥综合征与滋补不当也有关,有相当一部分人舌苔很厚腻,中医讲有严重湿重和湿阻,湿重和湿阻可以使津液不能上承,加之本身脾肾不足,一部分人以脾虚为主,但大部分人表现为肾虚,如补不得法更会导致脾肾不足而干燥症。干燥综合症年纪大的女同志多一些。专家认为,生活中要避免辛辣的食物,辛辣会加重病症。
退变性关节炎
入秋以后,天气转凉,血管收缩,关节薄弱的人,尤其是老年朋友,就适应不了,容易犯病。主要表现为退变性关节炎,其症状为钝痛,晨起或关节处于某一位置过久后,疼痛最为明显。气候遇冷时变化时疼痛加重,患者会感到腰、头颈、膝及脚后跟负重关节不灵活,休息后更觉明显。
提醒:精神调养不容忽视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一些人时常心中会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浙江省中医院国家级名中医徐志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