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10月12日讯 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出炉,浙江部分数据显示,只有20.4%的在浙农民工希望获得城市户籍,农民当城里人的意愿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
进大城市当城里人,真的不吃香了吗?
调查发现,农民不是真的不想进城,而是畏惧进城的门槛太高,以及进城后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城市房价过高、户籍背后的配套福利难以落实等等,都阻碍着农民进城的意愿。
该调查数据让农民工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心态凸显无遗。
不是不想进城
城市的门槛实在太高
这项在全省抽样8000份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在要不要放弃农业户口上的心态很矛盾。
一方面,不想转为非农户口的最大理由是为了保留在农村的土地,占到40.3%,其余依次是城镇户口没多大作用、城市房价太高等。
另一方面,促使农民工产生获得城市户籍意愿的动力,占比最高的一项是“为了子女教育”(44.9%),其次依次为城市生活环境、就业机会及社会保障与福利。
在想转为城市户籍的人口当中,还有34.4%人不愿意为户籍交出自己的承包地、宅基地。
这项调查显示,农民工入户意愿并不如外界一般认为的高。
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调查说明在农民市民化这件事上,除了降低城市的入户门槛、降低城市生活成本,实现社会保障的普惠性、均衡性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土地的物权性质。目前省内各地都在做一些城镇化改造,以土地换社保、以土地换户籍等。这么做的时候,要充分注意让农民享受城市化带来的益处,不要让城镇化变成一次剥夺农民的过程。
不是不想进城
未来的生活难把握
目前生活就业在浙江城镇的3000万人口中,约有1300万人并没有获得城镇户籍。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转移,虽然已经完成了就业与实际生活的转变,但是并没有真正实现市民化,而只能称作准城镇居民。与此同时,在农村的就业人口中,却有50%以上从事非农行业。
实际身份的模糊感也影响农民工的自我认同。
在另一项由中山大学完成的《2010年外来工调查报告》显示,53.7%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身份是工人或其他。在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中这一比例为58.6%。但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你自认为是工人还是农民”这个问题,两成不到的回答是“说不清”。
为此,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教授刘林平分析,这表明农民工对自身的双重身份有更多困惑。一方面,由于从事农业生产较少,较少认为自己是农民;另一方面,他们虽然在城里打工,却受限于户籍制度以及自身人力资本的限制,很难成为城里人,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身份缺乏明确的认识判断。
杨建华教授也表示,农民市民化对于城镇建设很重要,以往的经验都表明,哪里农民工多,哪里的经济活力就大。让农民转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需要辅助性与支持性的配套建设,包括制度和政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