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6年访上百位民间艺人 七旬老汉为永康百工留影立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保罗和老程在老程家里研究《百工流韵》。

  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说到永康五金的历史渊源,有人将其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传说黄帝曾在永康石城山炼铜铸鼎。这一传说是否属实暂且不论,但永康打铜、打铁、锡雕、锅炉等民间手工艺却代代相传,并随着“永康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的民谚,造就了永康“百工之乡”的美名。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民间手工艺正渐行渐远,甚至濒临失传。为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康一名72岁的退休老人拿起相机和笔,历时6年,寻访上百位民间艺人,拍摄500多幅纪实图片,写成8万多文字,为“永康百工”留影立传。

  忙老汉“惹恼”贤妻对于退休老人李莉来说,让老伴程同文陪着散步是件奢侈的事情。今年72岁的程同文10多年前从永康市二轻工业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休后就没闲过,用李莉的话说是“比没退休时更忙了”。

  让程同文忙得不亦乐乎的是他摆弄了30多年的摄影。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的他就曾举办过“程同文永康风光百景影展”,影展中的部分作品还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退休后,程同文更放不下手中的相机,除拍摄风光作品,从2004年开始,他又将镜头对准了上百种濒临失传的永康民间手工艺。

  “永康号称‘百工之乡’,永康手工艺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大量极富特色的手工艺和艺人散落民间,但近年来传承保留下来的却越来越少了。”生在永康方岩山脚下的程同文对家乡有着一种特殊的挚爱,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镜头,将这些日渐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留存下来。

  一架老相机,一辆自行车,一个干粮袋,就是老程外出拍摄的全部行当。“早上6时出门,晚上10多时回家,拍一天,猫在书房里整理三天。”老伴李莉这样描述程同文这些年的生活。李莉说,丈夫上班时忙工作,顾不上家,本指望他退休后可以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想不到反而更加“聚少离多”。

  李莉每天晚饭后有散步的习惯,路上遇到老同事,见她独自一人就会问“老伴到哪里去了”。问的人多了,李莉一时火起,甩下一句“老头子死了,我现在是寡妇”,让老同事们瞠目结舌。

  不过火归火,已经习以为常的李莉还是很体谅老伴的忙。“他总说‘忙而忘老、忙而忘忧’,只要他自己觉得充实就好。”李莉说,她能做的就是在替老伴担惊受怕中,尽量照顾好他的饮食起居。

  “拼命老汉”遇险境李莉对老伴的担心不无道理。年过七旬的老程常常跋山涉水、走村串巷拍照片,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今年的一次迷路就让李莉至今还后怕。

  8月,天最热的时候,户外温度超过40℃。为了拍摄一幅方岩山丹霞地貌的全景照片,程同文只身上山。山下的村民见老汉如此拼命,送给他一根手杖、一顶草帽和两瓶冰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程同文终于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顶找到了合适的拍摄位置。照片拍好后已日渐黄昏。下山途中,还沉浸在创作喜悦中的程同文突然发现自己迷路了。他凭感觉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向前走,但路的尽头居然巨石挡道,无路可走。老程的手机此时也没电了,无法与外界联系。一阵惊慌后,程同文开始根据落日分辨方向。在找到大致方向后,他决定铤而走险———从一个坡度为45度的山崖上绕行。“山崖上根本没有路,有些地方只能紧紧抓住枯藤和树根前行。”程同文回忆说,当时最难熬的就是口渴,让人联想到了上甘岭。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程同文终于绕到大路上,此时天已经黑了下来。然而,又饥又渴的他在路边小店吃了点东西后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去了附近一家手工作坊拍摄铸造夜景。

  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11时。当天收获颇丰的老程自然又少不了老伴一通心疼的责骂。

  老外上门索签名经过几年的整理和编撰,有8万多字和500多张图片的《百工流韵》一书在国庆前夕由作家出版社印刷成册。该书不仅收录了100多种永康民间手工艺的图片,还附有详尽的背景介绍和制作方法,对这些民间手工艺的保留、传承颇具价值。永康市委书记徐建华在该书的《序言》中,称其“可看、可读、可存”。今年中国五金博览会召开期间,这本书还被当做礼品送给中外嘉宾。

  9月26日下午2时,程同文的家里来了名不速之客。经过翻译介绍,老程才知道来客是上海一家英国公司的艺术总监保罗。保罗在中国五金博览会的礼品袋中发现《百工流韵》后,大为惊叹,一定要找到作者索要签名。

  “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保罗对永康的民间手工艺非常感兴趣,说能够激发他很多创作灵感。”程同文说,或许是艺术相通的缘故,在探讨这些民间手工艺照片时,甚至不需要翻译,他和保罗也能够顺利交流。

  保罗的造访让程同文生出很多感慨:为什么外国人如此欣赏的民间手工艺,我们自己却并没有足够重视?程同文告诉记者,他在寻访拍摄的过程中发现,永康有近70%的民间手工艺已经失传或濒临消亡。有些民间手工艺甚至是在他拍摄后不到半年就关门大吉,兴盛于清康熙年间的唐先土布就是这一命运。今年70岁的永康唐先镇雅堂村村民施绍东1984年开起土布染坊,在永康小有名气。但如今一年也染不了几块布。作为永康染布匠的最后一个传承人,施绍东今年关掉了染坊,远赴海南岛,到儿子的工厂里帮忙去了。这也成了程同文镜头下“最后的染坊”。

  特殊的新书首发式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永康的民间手工艺,10月6日,程同文自费为自己的新书办了个首发式。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简单的首发式居然吸引了近200名嘉宾捧场。

  “这些嘉宾中最让我感动的要数几位老朋友。”程同文所说的这几位老朋友都是他在拍摄过程中结识的民间老艺人。

  永康象珠镇官川村土陶手工艺人胡跃进是程同文的“乐友”,胡跃进喜欢吹箫,程同文喜欢拉二胡,每次到胡跃进家采访,两人都会合奏一段,以乐会友。听说老程的新书办首发式,老胡一大早就整理行头,让儿子用车将土陶制作工具全部从乡下运到现场,为老友助兴。胡跃进现场展现土陶制作工艺,让嘉宾们看傻了眼。现场制作的陶艺作品很快被一抢而光。

  芝英街道胡祖坑村民间艺人胡高法现场打制的手工铜壶同样技惊四座。这个特殊的新书首发式成了民间工艺的展示舞台,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永康民间艺人的风采。

  “我非常理解这些老朋友的苦心,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了解、关注民间艺术,这样,我们的民间手工艺才会有灿烂的明天。”程同文说。

  据浙中新报 徐贤康 李聂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