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红(即高连层,左一)和母亲相拥流泪
浙江在线10月19日讯寻亲者资料:高连层,54岁,现家住河南三门峡,随本次寻亲大会洛阳寻亲团首次来温,如愿寻回苍南龙港的家人
50年前,她从温州到了河南三门峡。那时4岁的她已经记事,脑海中那一个个片段总也挥之不去:妈妈、姐姐,那片“海”,那个饼……
所以,这50年来,她再未开口叫过“妈妈”。就算对疼爱自己的养母,她也只是倔强地唤“娘”。
10月15日,从长途车上下来,见到分别了50年的亲人,她再也忍不住声声呼唤“妈妈,妈妈”。一大家子的人都泪如雨下。
那一送,送了三次
高连层的故事,得从半世纪前苍南龙港施良村的余家说起。
1959年,张细梅的丈夫老余因做“投机倒把”的买卖被抓,判刑7年。那时,他们已有两个女儿,5岁的余秋红和3岁的余小红。
那两年,施良村闹饥荒,张细梅孤儿寡母三个更是缺少口粮。没饭吃的时候,张细梅就到附近海里抓鱼,好不容易抓到一条鱼,她都留给孩子吃,自己喝口汤。
就算如此,生活仍是无法维持。不久后,张细梅便带着两个孩子跟随邻居前往瑞安讨饭。不过,当时瑞安也不富裕,张细梅一人要饭养不活三个人。一狠心,她决定把较年幼的女儿小红送出。
第一次,张细梅看着小红纯真的眼神,怎么也撒不下手,还是带了回来。第二次,仍是如此。但是她知道,不送出去,很可能养不活;送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1960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张细梅叫了邻居家15岁的男孩陈德渺一同出门。他们到了瑞安飞云江一码头边上,张细梅把身上仅有的5元钱给了陈德渺,让他帮忙把小红送到飞云江另一头。陈德渺带着小红坐轮渡,将小红送到了江对岸,又给她买了一个大饼,还搬了块石头让她坐在码头附近等着。看了几眼后,他离开了。
想妈妈,想了50年
回去后,陈德渺跟张细梅说了这个过程,张细梅哭了好几天。知道妹妹不见了,并不懂事的余秋红也陪着妈妈一起哭。
而年幼的余小红在江边等了又等,还是等不来接她的人。之后的记忆已经模糊,只是依稀记得有坐不完的轮船和火车,之后便到了河南三门峡,养父母为其改名“高连层”。
这50年来,高连层的脑海中一直有些片段,里面有妈妈,有姐姐,但似乎没有爸爸。而被送出那天的场景她却记得清楚:天气很冷很冷,还有眼前那片“海”,旁边的大铁锅,以及手中那个饼。之后如何到了福利院,怎么到了河南,她却全记不清楚。
因为送出时已有记忆,平时十分乖巧的高连层也有倔强的时候。面对疼爱自己的养母,她虽然心存感恩,但总也叫不出来“妈妈”两个字。所以,直至养母去世,她都只叫其“娘”。
别人问起时,高连层很自然地说,“我有家,我家里有妈妈,有姐姐。”经常,她做梦都梦到那个自己叫她“妈妈”的人。
起初,高连层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人,但是记忆中的“海”和自己爱吃鱼的习惯,让她相信自己来自海边。
高连层的养父母都已去世多年,她想寻亲,但不知怎么找。直到去年,她碰到了河南三门峡一些寻亲者,渐渐从送达时间和手臂上的牛痘疤痕得知,自己可能来自温州。
于是,今年8月,温州晚报与温视公共民生频道记者前往河南三门峡接受寻亲者报名时,高连层便报了名。
一回头,似是注定
而张细梅一家,在得知即将举行寻亲大会后,也致电温州晚报热线88908890报名。
张细梅说,这些年,她很想小红。就算丈夫刑满释放后,他们又有了3个女儿、1个儿子,她仍然没忘记那个被放在江边的二女儿。她曾去瑞安打听过,也在当地电视台登了寻人启事,但一点消息也没有。
对此次寻亲大会,张细梅全家都很重视,连在江苏常州做生意的家中老幺余作崇都几次电话叮嘱其他兄妹一定要找到二姐。
上月25日,高连层随洛阳寻亲团来温,参加次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主办,晚报与温视公共民生频道承办的寻亲大会。那天,张细梅和大女儿余秋红、三女儿余玉燕、四女儿余爱良一同来温参加。
在现场,张细梅和女儿们仔细看寻亲墙上的寻找信息,一直没有头绪。她们来回在会场穿梭,希望看到熟悉的面孔。
而坐在座位上的高连层看到这一大家子来来回回,她似乎有种感觉,那个是“妈妈”,那个是“姐姐”。她几次想叫住她们,但总有些胆怯。待看到她们站在那里似乎讨论着什么时,高连层忍不住走了过去。她不说话,就在边上找了个位置站着。
那时候,张细梅和大女儿余秋红已经着急地掉眼泪。余玉燕和余爱良觉得既然来了,总得努力努力。就这样,余玉燕一转头便看到了站在旁边的高连层,她试着一问:“你来寻亲的?”“是啊。”高连层回答。
“你是哪一年的呢?”“1957年出生的。”
“你送出去的时候几岁?”“三四岁吧。我记得那天很冷很冷,有个男的把我送到海边,还给我买了个饼。对了,边上还有一口铁锅……”
高连层说到这里,张细梅全家的心都被吊了起来,她们似乎都能确定,或许这个人就是她们要找的。
寻亲大会结束后,她们互留了电话号码,相约改天去做DNA检测。
一声声,妈妈姐姐
寻亲大会次日,主办方组织洛阳寻亲团去江心屿游玩,高连层和女儿却去了苍南龙港余秋红家里。
聊天中,越来越多的记忆重合,让双方的心都逐渐笃定。张细梅甚至坚持,不用做DNA检测了,这个就是她的二女儿小红。
之后,高连层仍是先随洛阳寻亲团回家。不过,回家后,她从来没和张细梅她们断过联系,基本上每天都打一通电话。
张细梅不会说普通话,高连层听不懂龙港方言,但她们总能交流。余秋红姐妹几个看到母亲脸上喜悦、满足的神情,都不禁庆幸,失散多年的姐妹终于找到了。她们也决定不做DNA了,高连层就是余小红。
本月15日,在张细梅一家的热情邀请下,高连层再次回温。她说,这次和上次不同,这次我回家了。
那天,因天起大雾,高速公路封道,高连层乘坐的大巴车晚点7个多小时。当天下午5时30分左右,高连层和一同前来的女儿终于到达龙港车站。而张细梅一家早已在车站等候,姐妹几个还细心地准备一张大红纸,上面写着“欢迎姐姐回家”。
高连层一下车,看到等着的家人,她便快步走来。张细梅和几个女儿哭成了一团。高连层抱着张细梅一声声叫着:“妈妈,妈妈,妈妈……”母女俩抱在一起,互相劝着不要哭了,互相帮忙擦着总也流不完的眼泪。
那天晚上,余秋红几个姐妹为高连层接风,酒店门口特地准备一个欢迎版,其上写着“贺:余小红失散多年与亲人团聚”。
据温州晚报 李玉燕/文 余日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