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制图梁津铭
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日前调查发现:目前蔬菜生产和流通环节出现一些怪现象,从批发市场到城内的零售市场,蔬菜加价往往超过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
去年以来,杭州菜价也持续上涨,杭州物价局常规监测的26种蔬菜中,23种的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涨浮。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三季度的杭州菜价比去年平均涨了14.8%。大多数老百姓理解为气候所致,但是,如果蔬菜从“进城”到市民菜篮子的“最后一道手”才是菜价飙升的最大推手,这会否让人觉得有点难以接受?
趁着这段时间秋高气爽,我们跟踪了2吨长短匀称、卖相出众的小尖椒从绍兴某农业基地进入居民餐桌的全过程。
为什么要选择小尖椒?因为小尖椒在菜贩眼中属于“最能反映菜价波动”的蔬菜。而在目前种植条件下,四季皆有,在运输过程中也不太容易受压腐败,我们不用过多考虑运输损耗等问题。
“头道贩子”老郭:赚的是跑量的辛苦钱
4.6元进价+0.4元成本+1元利润——6元/公斤
山东人老郭在杭做蔬菜批发生意十余年。他每天凌晨从绍兴某蔬菜基地收菜、装车,运到位于勾庄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正好赶上凌晨3点的早市。
这天,老郭的“主打”产品是2吨小尖椒,收购价为4.6元/公斤。批发市场收取的“进门费”(市场管理费,依每种蔬菜当天价格浮动,俗称“进门费”)约1000元,加上运输成本,以及老郭一行3人一天吃喝费用、两个小工的工资,老郭将这些费用一摊,小尖椒的成本价变成了5元/公斤。
当天,老郭将这批小尖椒出手的批发价是6元/公斤。他这个环节,赚的基本上是跑量的辛苦钱。
“二道贩子”小陈:一批菜两种销路
6元批发价+1至2元利润——7至8元/公斤
小陈是老郭的下家,从整个销售链来看,俗称“二道贩子”。
小陈从老郭处批发来蔬菜,他的下游又有两个销售渠道:一是杭州某大型超市;二是农贸市场经销商。
超市的定价体系有所不同,单说农贸市场经销商这一路——小尖椒6元/公斤的进价,1至2元的利润在“二道贩子”看来是必须的。到底是7元/公斤还是8元/公斤出售,视量而定,三里亭农贸市场的徐阿姨从小陈这里批了25公斤小尖椒,属于小客户,8元/公斤就是不二价了,一分都没得砍。
“三级经销商”经营户:菜价开始翻跟斗
8元进价+4元利润——12元/公斤
徐阿姨在三里亭农贸市场租有一个1.5米长的标准摊位,以卖蔬菜和鸡蛋为主。
8元/公斤的小尖椒,徐阿姨轻松加价4元,以12元/公斤的价格零售。徐阿姨说三里亭农贸市场菜价算便宜的,到市中心这个价格肯定不止。
果然,记者发现,同一批小尖椒,国庆期间在杭州市中心一些农贸市场,最高被卖到了15元/公斤。
其他蔬菜“最后一道手”价格飙涨的现象也如出一辙,如被商贩们视为最薄利的青菜,像老郭这样的头道贩子,基本上每公斤赚2毛就出手了,而农贸市场经营户进价4.6元/公斤,售价5.6-6元/公斤;大白菜,农贸市场经营户进价2.4元/公斤,零售3.6-4元/公斤。
“普通菜翻一番,高档菜加个三四块每公斤”是“规矩”
农贸市场经营户,收入顶一个中层白领
新华社记者在北京的调查发现,菜价在“最后一公里”飙升有一个原因是从批发市场到市区,很多运输车因为“身份”非法容易被罚款,这部分罚款也被转嫁到菜价上。但是,杭州市场类似原因并不突出,凌晨出动的厢式小货很少被罚。
“菜价看起来是在我们手里一蹿而上的,可真不是我们‘黑心’。”徐阿姨说,像她这样做零售的菜贩子受制于销售量,这使他们不得不提高单价从而保证利润。
“普通菜翻一番,高档菜加个三四块每公斤”,徐阿姨说这是农贸市场约定俗成的“规矩”,“到底怎么定价也没有什么硬杠杠,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那么一个普通农贸市场经营户的利润究竟有多少?记者调查了古荡农贸市场、三里亭农贸市场、翠苑农贸市场等,一个标准摊位的经营户成本构成基本如下——
摊位费(日均)20元至30元不等;水费、电费均每月10元;运输费用不定,量大的几户拼一个小箱式货车去装,量小的靠电瓶车,进货渠道大多为勾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因为距离不远,所以运输成本也有限,一个普通摊位一天几百斤蔬菜运输费用二三十元也能搞定。其余还有蔬菜损耗,大约为总量的10%。
一个1.5米长的标准摊位,以普通蔬菜为例,基本上一天能销售50公斤以上,总营业额为五六百元。除去以上成本,很多经营户都肯定一天的利润在四五百元左右。一个月下来,很辛苦,没休息日,但相当部分经营户逾万的月收入,堪比一个中层白领。
最后一道手平抑菜价的关键
古荡农贸市场副总经理赵方明每个季度都要做一份“农贸市场经济运行综合分析”。到目前为止,他发现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今年农副产品价格“阶梯式持续攀高”。
老赵说,居民对偶尔涨价、节日涨价是能够承受的,但“持续涨价”让人不舒服。
2007年,针对猪肉持续涨价,杭州市贸易局曾发起猪肉“微利售肉”的倡议,这是流通环节中最后一道的经营户主动让利。老赵很怀念这些好办法。
从目前情况来看,蔬菜从“进城”到市民菜篮子的“最后一道手”,是菜价飙升的最大推手,所以,平抑菜价,“最后一道手”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读者有什么好的建议,其他城市有什么好的措施,欢迎大家致电96068,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细心的马大嫂发现——
菜价最平稳的是超市
一些细心的马大嫂发现,有时候超市的菜价要比农贸市场低,尤其是当气候突变农贸市场菜价飙升的时候。
“二道贩子”小陈说,这是因为超市蔬菜的供应商与超市签的是一周协议价,也就是每周价格上周敲定,不论这一周进价如何波动,小陈给超市的供货价是恒定的。
小陈说,总体上,他们能够保证1元/公斤的利润,再加上超市的货量比较固定,他们的赚头还是很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