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0月21日讯 踏着密集的锣鼓点,观众翘首以待的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已徐徐拉开帷幕——透过全国22家院团参与演出的22台新剧目,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一大新变化:原创剧目精品化。
谁都知道,越剧演出市场在呼唤精品中日益冷落。打造精品的紧迫感和精品打造的艰难性,反反复复提出一个不能不面对的问题:越剧前百年过去了,承载越剧后百年命运之舟的活水又在何方?
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届中国越剧节真可谓精品迭出、好戏连台。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透露,这次越剧艺术节做到了全覆盖,全国各省有专业越剧表演团体的团队都来参赛了,无论是参演剧目,还是演职员人数、团队数量都超出上一届。越剧节最终确定22个越剧团体的22台剧目参赛,演职员人数将超过2000名,为历史之最。
越迷们会欣喜地发现,这22台剧目均为2006年以后创排首演的全新剧目。其中不乏今年首演面世的作品,比如福建芳华越剧团的《倩女幽魂》、杭州越剧二团的《花溪情歌》、余杭小百花越剧团的《洪昇》、上虞市越剧团《南风歌——舜的传说》及嵊州市越剧团的《大漠骊歌》等,都是崭新亮相,让观众充满了期待。作为东道主的宁波,精心准备了《烟雨青瓷》等4台大戏参加本届越剧艺术节。
20世纪50年代,越剧从上海走向辉煌,是以传统剧目推陈出新、演出阵容优化组合和流派艺术各领风骚为三大标志。《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碧玉簪》、《打金枝》,以及《西厢记》、《红楼梦》等一系列越剧精品,无一不是如此出台并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而今透视其“三大标志”之本,不都是传统剧目精品化吗?
国家一级编剧吴兆芬表示,在古今交汇点上开发越剧可持续发展的原创性成果,即用原创激活传统,以传统发展原创,而不是原创向传统回归。否则,只能是“炒冷饭”。因此,越剧在新百年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突破,需要创新,这就需要越剧人的大胆实践。
“而今,成长于越剧故乡的嵊州越剧团,能够大胆创作越剧新戏,并在题材上开拓创新,难能可贵。”著名戏剧评论家诸伯承、沈鸿鑫、余雍和认为,越剧素以才子佳人戏为多,以和亲为题材的戏剧也大多限于两种模式:或悲悲戚戚,或深明大义。但《大漠骊歌》却跳出了传统模式,在和亲的历史事件中体现人性,显得真实感人。
“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更注重原创性,参演剧目的竞争很激烈,我们力求把《烟雨青瓷》打造成一台越剧界的经典剧目。”该剧编剧、浙江青年编剧家余青峰坦言:“如果说原剧本写的是上林湖秘色瓷消失的传奇故事的话,那么这次更多的是挖掘人性。”
省剧协主席黄宪钢表示,越来越多的越剧原创剧目,在今天注入了新时期、新时代的新气息和新创造。这种观念的更新,让古老的越剧有了新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