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 “我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终将被淘汰,每个作家都会遇到的,谁也逃避不了”,昨天,第七届“西湖”杯全国青少年文学征文活动颁奖典礼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杭州第十一中学的陆琦《那时,我是一条鱼》获得小作家金奖高中组的第一名。
在颁奖礼上,一位老师提出,现在的学生喜欢打魔兽、看动漫,却不愿意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此,曾创作了《孽债》、《蹉跎岁月》等作品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回答此现象时,说了上述这番话。
叶辛感慨:
“我的作品也会被淘汰”
在学生与叶辛互动交流的环节上,杭州十一中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提了一个犀利的问题:当她推荐叶辛的作品给学生时,发现现在的孩子不熟悉叶辛的作品,甚至也不愿意去看。因为年代不一样,学生不能理解知青文化,也不喜欢看知青文学。
对此,叶辛淡淡一笑,他说每个作家都会碰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象,就像他自己也不太会去看上世纪30年代的书。但是时代的冲击,一部分的精华依旧会被留在文学史上。
2008年,有个出版社找到叶辛,想出版一套他所有知青题材的文集。“当时,我很高兴,但也有所怀疑,这样题材的书还卖得动吗?”
到了新书出版,在上海书城的新书签售会上,一个早上,叶辛签了600多套书。大部分的读者都是与叶辛年纪相仿的人,“偶尔看到几个年轻的大学生,我很开心,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买给父母的”,叶辛坦承,随着时间的流逝,总会有些作品没有人会再去看了,“我的作品也会被淘汰”。
叶辛观点:
文学作品不会被边缘化
“在网络文学与新型文学兴起以及文学越来越商业化的今天,知青文学会不会落伍?”杭州高级中学的一个学生也抛给叶辛一个棘手的问题。
“知青文学仍将继续,不会落伍”,叶辛说,就像抗日战争的题材以及那些年代更久远的各类题材,都还在当代出现,有些被翻拍成电视剧、电影。比如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题材必定会被再创作。
叶辛认为,传统文学也不会被边缘化。据了解,从2004年到2010年,“西湖”杯全国青少年文学大赛共收到全国各省市中小学稿件4万份,共评出约900篇获奖作品,可见现在的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丝毫不减。
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2008年全国出版长篇小说1500部,2009年则有3000部,相当于平均每天就有六七部长篇小说出版,可以说,这几年,小说创作空前繁荣。
同时,叶辛也有担忧,因为新书更新太快,大作、力作实在太少了,真正能“留”下来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