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5日讯“现在学校隔三岔五就要我们去开家长会,或者老师直接通过手机和QQ与家长联系,上门家访好像已经绝迹了。”10月20日,家长程女士又一次接到孩子所在小学的“短信通知”:晚上18:30去学校开家长会。“这已经是这个学期的第二回了。”程女士说,家长白天都要上班,晚上好不容易有点自由的时间又总被呼唤到学校里去开会,难道老师想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就不能上门家访吗?
程女士的质疑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如今,随着电话、短信、QQ群、博客等一系列电子网络通讯交流工具的兴起,传统家访已经逐步被“电子家访”所取代。然而,面对这样一种“与时俱进”,家长们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传统家访”不再见面
家长徐子健的儿子在市区某小学读五年级,在他的手机里,存着不少老师发来的“特殊”短信。“最近你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上经常开小差,请家长注意引导与教育”;“数字二单元测试的成绩已经公布,您的孩子进步比较明显,希望家长继续督促”;“今天晚上6点半在班级召开家长会,请家长抽空准时参加,如果有事参加不了请事先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
“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通过学校的校讯通平台发布各种信息与通知,这几乎已经成为老师与家长联系的最主要窗口。”徐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里,除了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个老师曾经上门家访过,之后几乎都是通过这种电子通讯平台来获取孩子在学校的相关信息与表现的。或者就是每个学期到学校去参加几次热闹的家长会,几十个学生家长围着一个班主任老师进行交流,这种交流的效果可想而知。
徐先生遭遇的情况不是个案。记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现在市区各所中小学校中,老师坚持每个孩子上门家访的已经很少,学校与教育部门也没有作出硬性的规定与要求。市区某小学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据她所知,大部分老师现在都采取“短信家访”或者QQ交流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真正上门家访的老师几乎没有。这位老师说,上门家访会增加老师的工作压力,而且经常上门家访也会让家长觉得老师别有用意。
“电子家访”已成主流
“我现在每天都会关注老师发过来的短信和班级家长QQ群里发布的信息,有什么问题会主动打电话与老师联系。”陈楠的孩子在市区某小学读三年级,由于自己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周末才回到衢州,孩子平时都由爷爷奶奶带着,电子通讯工具的兴起,反而解决了她与老师面对面沟通的难题。
陈女士说,电话、短信、QQ等现代通信手段大大缩短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时间与距离,而且方便快捷。现在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负担都比较重,一些家长晚上常常要加班,有的孩子放学之后还要参加各类兴趣班,周六周日又想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活动,老师和家长的时间很难约定。通过手机与网络交流,有问题随时随地联系,既节省了老师的时间,又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记者了解到,现代通信设备在中小学教师教学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每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刚入校,学校就会将一份完整的通讯录发给学生的家长,其中既包括班主任、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还包括学校校长、办公室以及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与此同时,为了更方便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通常情况下,每个班级都会设立一个家长QQ群,一些学校还为每个班级设立了班级网页,并在网页中建立起家校平台,再加上每天不间断的“校讯通”平台,电子通信手段在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中早已变得习以为常了。
“传统家访”期盼回归
受“电子家访”的冲击,“传统家访”已渐行渐远,这一状况,却被中小学生们欣然接受。“这样挺好的呀,老师还是不要上门家访好,上门不就是去告状吗?”一位四年级学生告诉记者,他的成绩在班级里不算好,平时又调皮好动,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批评他,有时候老师让他把父母叫到学校里,可他一直不敢跟父母说,如果老师到家里去家访,那一定是去告状,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虽然学生们对家访有着较为明显的抗拒心理,老师们也提出种种无需上门家访的理由,但是很多教育界业内人士却呼吁,“传统家访”不可取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师上门家访,可以实地了解孩子的家庭及周边环境、生活条件、家庭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有利于老师今后对孩子更有针对性地教育。而且,老师与家长坐下来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发现孩子学习与生活的真实状况,这比电话和QQ聊天的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业内人士也坦言,电子通讯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家访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节拍,变得更加多样化,像手机短信、QQ群交流、电子邮件、网络视频、教师博客都是不错的交流手段。但无论如何,“电子家访”只能是“传统家访”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不应该成为家访的主流,应该与传统家访相结合。
据衢州晚报 记者 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