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一支毛笔,一瓶墨汁,一本画夹,一张折叠椅,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是东阳85岁老人何裕秀外出的随身装备。老人一生酷爱绘画,出过画册办过画展,画作获过众多奖项,如今虽已耄耋之年,却仍醉心于外出写生,用画笔记录生活变化时代变迁,他保存在书房中已画完的写生本多达近百本。
他的速写本上写着这样的文字:退而不休廿五春,老有所为书画缘;退而不休尚觉老有所为。
年过古稀仍跋山涉水痴迷写生
何裕秀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浙江省立台州师范劳美专科,曾在省图书馆就职,后又调到仙居、武义、东阳等地文化馆长期从事美术工作。退休后,他有了更多自由支配时间,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外出写生和绘画上。
何裕秀一直喜欢跋山涉水、游历山川,或独坐小滩头,或徘徊林间丘壑,去感受那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把所见到的美景用笔墨描绘出来。七八十岁的他,还到全省各地写生作画,甚至远赴乌鲁木齐、长江三峡写生,最令家人印象深刻的当属长江三峡那次。
那是2004年,当时何裕秀已79岁高龄,但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同画友们一起前往。跋山涉水一番后,终于到了三峡。之后,何裕秀就全身心地投入创作,除了吃饭、睡觉,他都是坐在船上不停地作画。就这样画了13天,何裕秀完成大大小小作品共136幅,把他带去的那支新毛笔都用秃了。
“风景是需要用心发现的。平时走出去,眼睛就在看,脑子在构思构图,这也是艺术享受。”这些年,何裕秀走走画画,速写本已画完上百本,还有不少老挂历反面也是他随心而画的作品。记者不经意发现,就连家中厨房里那被油烟熏黑的墙壁也被他当做画纸,描绘出一幅山石花交相辉映的美图。
何裕秀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情,别具一格。他强调速写要把握一个原则:写实而不照实写,有土味而不土气。创作作品要在写生基础上加以提炼、创造,笔墨在别开生面上追求新意。从生活中来,往生动里画,追求画魂的焦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远离虚假和空泛,回避所谓的笔墨游戏,抛去别人的影子,才能显现出作品真实朴素、生动感人的魅力。
画画最终是画修养
2006年,81岁的何裕秀在东阳市图书馆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展出作品110余幅,同时发行了他的个人画册《何裕秀书画》。
有专家评论:“品读《何裕秀书画》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会感受到一种艺术哲理的震撼力。画家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感悟、体验,从内心迸发出创作冲动,运用水墨画的创意手法,精到的笔墨功力,构成了一幅幅具有高境界的艺术精品。”“何裕秀炉火纯青的速写水平,是他能够创作出高水平水墨画的坚实基础。何裕秀的独特之处在于,速写时就强调要神似,做到眼里有景,心中酿蜜。他说:‘画贵传神,追求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如照片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写生也当遵守此理也。’”
他为故乡的“扑金岩”写生。先画了一块顶天立地的巨大悬崖,当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某部在此与日寇交战,大部牺牲,仅留下数人,英勇不屈,最后跳崖自尽”时,他怀着崇敬之情,在山崖的底部画满了盛开的鲜花,苍翠的松柏,簇拥着一座纪念碑。这样,画面就十分丰满,立意也十分突出,画题就叫“丰碑”。
何裕秀游东阳落鹤山感怀的写生,也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佳作。他在郁郁葱葱的树林旁,发现有两块山石,好像两只公牛对峙着。他有感而发,题为“神牛斗角”,并在画上题诗一首:“神牛斗角几时休,争食好斗猜不透,人间因有不平事,朝朝暮暮常相斗,斗死斗活苦一世,愿人相处如宾友。”这就是何裕秀对斗争哲学的摒弃和批判,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和向往。
何裕秀的国画创作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对家乡逝去的风景和远去的年华怀有深情。他追忆那些美好的景色,抒发自己怀旧的情感,使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一幅幅佳作跃然纸上。
《千年古樟》中的古樟树树叶蔽天,树干粗壮,根部还有个大窟窿,竟可容纳10多个儿童在树洞里钻进钻出地游玩。这是他儿时记忆中家乡古樟的画面。他在画上题道:“千年古樟是儿童的乐园,百鸟在此筑巢生息,是它们的天堂,生态平衡的天使,是活着的宝贵文物。被人为地砍掉了,实乃可悲,可叹!”
何裕秀眼里的风景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哲理的。他认为,人品即画品。画画最终是画修养,你有多少修养最终皆完整地体现在画中。所谓人品不高,落墨无法;笔墨出于手,实根于心……
85岁的何裕秀,正在着手整理他的近百本写生作品,将自己终身的笔墨作一番回顾总结,好中选优,挑选部分作品结集成写生集,将由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何裕秀高兴地说:“我现在除了视力不济外,身体还不错,写生、作画还将是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我的心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把家乡的山山水水更多地画下来。”(据金华日报 苗青 夏斌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