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白内障病人越来越多,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的致盲眼病。金华眼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杜尔罡介绍,眼睛由多个光学部件组成,通俗地讲,眼睛犹如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犹如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犹如照相机的底片。晶状体位于角膜的后面,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当透明的晶状体发生混浊表示白内障形成,它可以部分或完全阻挡光线进入眼内,影响视力,就好像照相机的镜头有雾气,变混浊了而拍不出清晰的照片。目前我国白内障的治疗有了很大发展,但很多患者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患者对白内障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最终导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不必等病灶“成熟”就可做手术
杜尔罡说,有很多患者认为,白内障一定要等到“成熟”才能做手术,或者认为只有瞳孔区变白才是白内障。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说看不清楚,医生检查后告诉她患了白内障,需要做手术。她非常惊讶:“我的眼睛瞳孔中央不是白的,怎么是白内障呢?”其实这种看法有一定偏差。
白内障从初发到成熟一般要经历几年的时间,在白内障的早中期,虽然会影响视力,但是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而且,有一种白内障在早期即在中心部位发生混浊。当光线相对较暗的时候,瞳孔比较大,进入眼内的光线相对比较多,还能将就着看。一旦遇见大太阳,瞳孔缩小,光线被中间部位的混浊挡住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几年前,由于技术设备的原因,白内障要等到“成熟”了才能手术,所以大家的认识是瞳孔区白了才是白内障。而现在,白内障手术技术已日趋成熟,手术设备日趋精良,只要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影响生活、工作,就可以手术。如果盲目等待“成熟”再手术,老年人可能长期在低视力中生活,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不仅会引起失明,有时还会因为长期严重的眼内炎症,致使眼球萎缩,有的病人甚至还因为长期眼痛,无法忍受,最后不得已摘除眼球。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途径
“那么,不做手术,总能用药物治疗或控制吧?”这是白内障患者常问的。杜尔罡说,虽然药店或医院都可以提供不少种类的白内障治疗药物,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被科学证明是有效的。
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曾在家人的搀扶下来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光感。医生经过检查,明确老大爷患的是双眼白内障,需要手术才能复明。可是,老大爷及家人表示年纪大了,不想做手术,也害怕手术,希望用药物治疗,这让医生也很无奈。
杜尔罡说,实际上,显微白内障手术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以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为代表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每天都为很多患者送去光明。如果白内障影响到工作生活,即使不是很严重,也应该接受手术。
术后视力下降,要查其他眼疾
杜尔罡说,很多患者在接受白内障手术之前,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白内障手术后会不会复发?也有些白内障术后的患者,来医院复诊时抱怨:刚做完手术那阵子,看得很清楚。几年过去,视力又下降了。
大部分的患者视力再度下降的原因为白内障术后复发,医学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一般为白内障术后一两年甚至三五年后出现,年龄越轻,越容易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时间也越早。多数患者的感觉像当初刚患白内障一样,眼前像蒙了一层雾。解决的方法比手术简单多了,而且也比较安全,只需几分钟的时间,用激光轻轻击射几下,把混浊的膜打开一个透明的开口就好了。
杜尔罡特别提醒,视力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由于大多数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为老年人,发生于老年人的眼疾都可能在白内障术后发生或发展,进而影响视力。老年人常见的眼底疾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出血、视神经疾病、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等,这些疾病还可能几种同时存在。所以白内障术后发生视力下降要及时上医院就诊,不要认为是白内障复发而延误治疗。(据浙中新报 韩国平 陈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