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在全世界最先种水稻(浙江有全球最早会种水稻的河姆渡人),也最先尝试稻田里还可以养鱼,2005年被列入首批世界农业遗产。依据最新研究,浙江最早的稻田养鱼出现在1200年前的唐代中叶。
昨天,全省养鱼稳粮增收现场会在绍兴市召开,只在丽水等浙西南山区流行的稻田养鱼,今后要向全省推广。用了1200年的老技术,为什么现在大张旗鼓地推行呢?
稻鱼共生农药零残留
省海洋与渔业局说,浙江大学的一项监测表明,在稻鱼共生的地方,土壤、水、鱼、大米的农药和除草剂残留,统统为零。
这是生物链的妙处,生态互补造就的神奇。
稻田养鱼,不仅是农药残留少,消费者不喜欢的化肥和复合饲料也少了。
稻田不比池塘,在田里,鱼儿能吃杂草,能钻到泥里吃螺蛳、昆虫,禾苗的天敌多,但无论蛾子还是螟虫,鱼儿都爱吃,人工再喂点纯天然的菜饼,它们就能长得好。
吃了杂草,吃了害虫,除草剂、杀虫剂这样的农药能少用四成以上,鱼粪是禾苗的好肥料,有了鱼粪化肥可少用1/4。
环保界认为,人类环境的污染有三大来源:工业污染、生活废弃物和汽车尾气污染、农药污染。
田地里残留的农药,不仅污染农村,也顺河流而下,威胁都市的水源。
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说,推广稻田养鱼,为的是贯彻省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
农药污染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难题,面积达1500万亩的稻田又是用农药最多的地方,破解这一环境难题,稻田养鱼或许是条捷径。
德清试点1公斤大米卖56元
昨天,与会代表们认为德清的一块田里长的不是稻谷,简直就是金粒。
德清试点推行的稻田养鱼,养的不是鱼,而是鱼的亲戚中华鳖。
养中华鳖有个难题,在同一块水域连养两年,水体就会变得营养过剩,引发污染,那时,若坚持第三年还养鳖,它们则难免大面积死去。
营养如此丰富的水域,正是禾苗们喜爱的,第三年在养鳖的田里改种稻谷,可不用一丁点化肥。
告别了化肥,德清的1000亩试验田还想告别农药,种出无农药无化肥的生态大米,他们在稻田上方2米处拉起一张巨网,把稻田罩起来,这样既不影响光照,蛾子、螟虫也就进不来了。
种一年水稻,耗尽田里的营养,清澈的水就能再次养鳖,两年后,再种水稻……
试验几年下来,德清才发现试点面积实在太小了。本来只想靠养鳖发财,种水稻只是副业,没料想,水稻带来的财富丝毫不比中华鳖逊色。
丁点农药化肥都不用的大米,在中国实在是不好找,权威部门一认证,有机食品牌子一打出去,立马有了拥趸。生态大米价格一升再升,现在每公斤卖到56元,这个价位是国家大米收购价的20倍以上。千亩地产的大米,卖不了几天就断了货。
创新模式变身知名景区
如今,浙江要力推的稻田养鱼,早已超越了千年前的范畴,在浙江三四十个县市,稻田养鱼创出了数不清的新模式。
省海洋与渔业局专家说,我们现在说的稻田,泛指一切湿地,说的鱼,泛指一切水生生物。
嘉兴市秀洲区,水田一年年下沉,最低的田海拔仅高出海平面2.8米,四周的河网高过了田,水倒灌其中,稻田常常一片泽国。
水深半米到1米深的稻田中,已不再适合禾苗生长,于是,秀洲人改种了莲藕、空心菜、水花菜等水生蔬菜。传统稻田里养的是田鲤,这种鱼,秀洲人不爱吃,于是,和莲藕、水生蔬菜伴生的动物变成了乌鳢、瓯江彩鲤、龙虾、泥鳅、黑鱼。
田里的植物和动物虽然都换了,但稻田养鱼的生态模式依然奏效,动植物都在天然状态下长得欢。
在秀洲区王江泾镇,湿地里的动物与植物共生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
镇里的湿地挨着一条柏油公路,一到夏日,田间莲花绽放,花下各色游鱼嬉戏,田园美景吸引周边市民驱车前来赏花,钓鱼、尝鲜、成为当地知名景区,如今,区里正打算将湿地申报为国家级景区。
延伸阅读
稻田养鱼浙江千年走过三段路
千百年来,田依然是那片田,但田里的鱼和稻谷一直在变。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姚子亮说,浙江人玩稻田养鱼,走过了三个阶段。
1.解馋
从唐代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漫长光阴,浙江稻田养鱼处在人放天养状态。所谓人放天养,就是鱼苗是农民放入稻田的,但鱼儿能活下来几条,能长多大,全看老天爷的脸色。
那时,农民养鱼动机很单纯,只为全家解馋。农村交通不便,商贩寥寥,吃的用的自给自足,养猪为杀年猪,吃水产,则靠稻田养鱼。
田里放什么鱼,放多少,全凭心情。过上几个月到半年,稻田收割了,鱼儿也全捞起来。那时稻田鱼的产量相当少,一亩田一般几公斤到十多公斤,其间,若碰上暴雨,鱼也可能全被冲走。所有的鱼被农民晒成鱼干,吃上大半年。
2.赚钱
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多年,有了市场经济的诱惑,浙江农民痴迷上了稻田养鱼。最火的时候,每十块稻田就有两块以上有鱼儿游动。
那依然是个商品短缺的年代,鱼只要养出来就能热卖。农民开始在田里挖沟,替鱼儿开辟避暑、休闲、吃饵的去处,加高田埂,防鱼儿跳走,青草、菜叶子统统往田里扔,除了鱼,还放入田螺和泥鳅,这样一来,稻田鱼的亩产一下子到了30公斤以上,多的达200公斤,有的农民甚至把稻田里的稻谷当成了副业,他们更在乎的是鱼的长势。
3.生态
好景不长,随着开塘养鱼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上再也不缺鱼,鱼价一路向下,生长缓慢的稻田鱼市场竞争力不再。多数农民做出选择,将鱼儿赶出稻田,浙江稻田养鱼的面积一下子萎缩了七成以上。
最近5年,稻田养鱼在浙江重新变成热词。它的起死回生,全靠搭上了生态车。对生态、环保、绿色、有机等名词,民众和市场越发买账,和这些概念沾上了边,产品不仅能卖高价,政府和社会也全力扶持。
据都市快报 记者 王中亮 通讯员 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