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0月27日讯 今天,俄罗斯人拉亚霍夫在众多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人的注视下,捧走了最有科技含量的省国际科技合作奖。这是浙江首次以省政府名义表彰对我省国际科技合作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机构和个人。
像拉亚霍夫一样,这次经过层层筛选,还有英国诺丁汉大学和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庄明福、英国的迈克J.亚当斯、俄罗斯的西特里维德米特里获得了这个奖项,他们多数在浙江工作了十多年,或者从事国际合作多年,有的还是省劳动模范。
“这么多年来,来浙的外国专家很多,他们对浙江科技、经济的贡献很大。”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处长洪积庆说,“国家每年都有科技合作奖,浙江高新技术产业云集,对作出贡献的老外也应该给予肯定和奖励。”
洪积庆说,对外国朋友来说,这是一个最有科技含量的个人奖项,不同于西湖友谊奖,每个获奖者在科技合作方面都有着突出贡献。“浙江就需要这些高科技的人才,促进浙江与国际间的合作。”
眼前的拉亚霍夫笑容可掬。“问我获奖的项目怎样?那你们要先问问我的中方合作人,会不会牵涉到商业机密?要不然我可不能说啊!”
这位俄罗斯人幽默而睿智,“我们的项目,就是将农业废弃物变成动物们爱吃的宝贝饲料。举个例子来说,平常丢弃的花生壳,通过我们的研磨机能加工成饲料,农民养的鸡鸭之类的家禽都可以吃,又安全又绿色,我们称它为大自然赠送的午餐。”
“那请问是怎样把花生壳弄成饲料?”
“这个可有点难了!”拉亚霍夫故作神秘,“专业一点,叫做微纳米级高能机械活化设备制备技术,研磨机可以切开花生壳里的细胞结构,进而变成纳米级的状态,而传统的研磨机打开的量非常小,所以传统的方法你就无法变废为宝啦!”
拉亚霍夫院士与中国的合作已有10多年。在他的直接努力下,正在积极筹备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与浙江省共建“嘉兴中俄科技产业园”。在他的帮助下,我省引进了“微纳米级高能机械活化设备制备技术”,并以该设备为核心设备,形成了“新型节粮型饲料”、“新型绿碳化硅微粉”等多个成套设备,目前项目正在产业化转化过程中。
此外,拉亚霍夫院士还多次派出俄方专家组和技术人员,积极为中方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记者马上追问:“那您是怎样想到用花生壳作饲料的呢?”
拉亚霍夫喝了口水,说他身兼化学博士、教授、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秘书长等多重职务,早在西伯利亚分院研究时就开始用那里的松针研磨成为饲料,后来又采用过稻壳和麦壳等农业废弃物,最后发现花生壳非常耐用、安全和环保。
“那人能不能吃呢?”记者问。“呵呵,原则上是能吃的,不过给人吃还要有配方,不过假如你愿意的话,也可以尝试。”又是一阵欢笑。
为了融入中国,拉亚霍夫偷偷练习用筷子,如今不仅熟用,还能用筷子夹花生。
互联网时代,原创很难,而国际上有些先进的技术完全可以“为我所用”。通过拉亚霍夫等一些个人,搭起了国与国之间的桥梁,科技、贸易、文化……有合作,才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