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1日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今日零时起正式拉开大幕,我省50万的普查员将在未来10天内进行入户普查登记。不过作为“头阵”,昨晚10时到今日零时,我省针对居无定所的流动人口提前进行清查登记,实施“零点行动”。
晚上10点多钟,记者随一路普查员对汽车北站附近的“流浪人员”进行普查登记。普查员陈建说,这附近住了多少流浪人员,他们之前有过摸底,心中基本有数。在汽车北站边一处工地的屋檐下,两名流浪人员正蜷缩着在休息。看到普查人员夜里“造访”,他们显然有些不知所措。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什么时候出生的?读过几年书?居民还是农民?”陈建拿出了表格,对叫“王广友”的大爷进行了仔细的询问。王广友倒是很配合,一一作答。“我是1922年11月生的,安徽人,农民,5年前家里穷出来的。”
不过,王大爷旁的一位流浪人员,一下子还没弄清楚普查员是来干嘛的,特别紧张。问他姓什么,他竟然说“我不是因为杀人逃出来”。普查员赶紧跟他解释,这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查清我国人口状况,别紧张。
据了解,这次零点行动,全省各地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抽调了统计、公安、民政、工商、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了多个联合调查组,统一对居无定所的流动人口进行“拉网式”寻访,重点是露宿在街头、立交桥下、涵洞、车站、码头以及居住在废弃建筑物内的流动人口。
记者注意到,登记结束后,普查员会给流浪人员每人发了一张“已登记证明卡”,要求他们未来一段时间内随身携带。“他们的流动性特别大,以免到时出现重复登记。”
今天起,普查人员则将入户进行登记。省人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次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我省人口的发展变化情况,查清10年来我省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查清我省较为突出的流动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状况等,为研究制定我省人口发展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等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对象为在境内居住的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境内的港澳台人员和外籍人员。据了解,和往届普查相比,这次普查首次将居住在境内的港澳台人员和外籍人员纳入到了普查范围中。普查的内容包括了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以及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可以说,人口普查与每个人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相关人士说,比如弄清楚区域的人员数量和状况,就可以科学地设置该区域内医院、学校和超市等。“所以,请大家配合普查员的工作,给他们一个微笑。”
自1949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五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分别是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