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路的司机罗师傅最近发现:“也许是因为天气转凉了,上班族开始季节性赖床,于是把热乎乎的早点时间挤在了车上。”
作为最早推出“无饮食车厢”的6条公交线路之一的16路,倡导“无饮食”已经经历了春夏秋三季,历时8个月。乘客们渐渐适应“无饮食”环境,看上去这一切似乎已经蔚然成风。只是步入深秋才没几天,乘客们“节约时间”的由头又开始成了带食物上车的挡箭牌。
6条到100条,推广8个月
越来越多的乘客习惯“无饮食”
今年首批“无饮食车厢”推出时间是在2月9日,一共6条。提倡“无饮食”,杭州公交公司客运部说,主要有三个考虑:消除公交车里的异味,保持车厢环境卫生,保证乘客乘车安全。去年年底,杭州公交空调车的比例达到了90%,今年准备增加到95%以上。新的空调车封闭性很好。在封闭的车厢里吃有味道的食物,车厢里的空气会很差,尤其是早高峰。
这样的考虑似乎大家都能接受。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发现:等我想掏出早饭的时候,发现公交车上竟然没有垃圾桶了。在这之后就再也不把早饭带在车上吃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虽然“无饮食”只是倡导,并不是强制,但推广之后,乘客和司机的反响都很不错:“相比之前的乌烟瘴气,现在的环境更让人觉得舒适。”
一些公交分公司为了能让大家自觉遵守“无饮食车厢”的提议,每逢社区服务,都会重新宣传“无饮食车厢”,并借端午节等节日,向自觉遵守的乘客分发香袋和凉茶等小礼品。渐渐乘客们把车上“无饮食”当做了一项不成文的规矩,吃东西的乘客越来越少。
6月9日,公交公司又推出了39条“无饮食车厢”。到了前一个月的22日,借“无车日”之际,“无饮食车厢”的线路扩展到100条。当时,在主城区100条公交线路、1692辆公交车的车头统一悬挂“无饮食车厢”宣传牌,车载服务报站器滚动播放“无饮食车厢”宣传服务用语。
天气转凉,空调一开
早餐夹杂其他味道很难闻
最近,和罗师傅遇到同样困难的还有B支2的李师傅。再加上推出“无饮食车厢”才一个多月,想让乘客们不在车上吃东西还是有点难度。
李师傅在放宣传提示的时候,听到有乘客们在嘀咕:“天蒙蒙亮就得出来等车,生物钟还没调过来呢,肚子哪受得了。”甚至还有大人“教唆”孩子:“天气冷,东西要趁热吃。”于是剥开纸袋露出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
李师傅担心,下个月空调一打,这些热乎乎的早饭夹杂着其他味道,估计会让人透不过气来。去年此时,还没有提倡“无饮食车厢”时,就有乘客早高峰到了半路捂着鼻子吵着要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