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2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预消费”纠纷成消费领域突出问题
昨天下午,早报热线接到报料,称莫干山路一家名叫百特健身的场所,玻璃门被人砸碎,室内的健身器材也被人抢了,现场一片混乱。报料人听说,是这家健身房的老板不仅拖欠教练和员工的工资,卷走了近2000位会员的健身费用,还让房东损失百余万元。
健身房内外一片狼藉
昨天傍晚,孙小姐下班后坐公交车来到百特健身,刚到门口就傻眼了,原本这个时候应该是灯火通明的健身中心,为什么一片黑暗呢?
孙小姐走近一看,这家位于杭州莫干山路18号蓝天商务大厦一楼的健身中心,一扇玻璃门门框横躺在门口,一人多高的玻璃变得粉碎,撒满整个客厅。
收银台上下,横七竖八地散落着无数纸张、发票、收据,原来悬挂在墙壁上的宣传广告也被翻得乱七八糟。
地板上还撒满了各种被废弃的会员卡,200元、300元、580元不等。
沿着昏暗的楼梯走到二楼,偌大的健身区空空荡荡,20多台跑步机不见踪影,就连空调也不见了,最后只剩下角落里十多台健身器械,有的甚至已被推倒。
现场一名小伙子正在用数码相机,对着健身器材拍照。他气愤地说:“先拍下来给朋友看看,如果哪一件合适,明天想办法过来搬走。”
另外还有两名小伙子,试着抬起一件健身器,但使了好大的劲都抬不起来,最后,把它由原来的仰卧扶正为站立。
无奈的会员们,走到服务台边,抄下了留在墙壁上的QQ申诉群号离开。
老板消失前健身卡大打折扣
百特健身中心曾聘请过一位外籍教练,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阿斌”。来自印度的他,在这里专门教授瑜珈,而很多人来这里学瑜珈,也正是冲着他的名字而来。
可是早在三个月前,健身中心就已经拖欠许多教练的工资,到后来老板还让教练们自己找客源,把入会费抵作工资发放给教练。
在被拖欠了2.5万元的工资后,连中国话都还说不利索的阿斌,不得不选择离开。
阿斌在走之前生气地说:“我太失望了,看透这个老板了!”
同样在百特当了5个月教练的小蒋说,在这里做教练,老板给他们的待遇是,每月1200元的底薪,外加10%的销售提成和25%的私教提成。
“刚做了没几个月,老板开始拖欠工资,叫他打欠条也不打,后来我告到了劳动仲裁部门,明天就要上法庭了,老板却突然跑了。”小蒋生气地说,老板欠员工的工资加起来有20多万元。
据会员们说,此前,老板还有逃跑的其他先兆,因为健身中心的年卡最近是越办越便宜,在场的会员们透露,以前的年卡是1888元一张,后来这个价位变成了双年卡的价钱。前几天,年卡甚至已经降低到500多块钱一张。
健身中心还有一个异常举动,就是在两大团购网——嘀嗒团和拉手网上做的团购,一个是10月26日在拉手网上,以低至0.5折的折扣,30元出售原价580元的月卡,还有一个便是10月28日在嘀嗒团上,出售30元的10次卡,折扣是0.86折,这两次团购分别有703人和361人参加。
还有人透露,最近健身中心开放了30元的洗澡卡,可以洗一年,很多人都办了。
即便是这样,教练、员工和会员,将近2000号人,都没有看出老板想要逃跑的先兆。
记者还在一张会员自发成立的申诉团登记名册上发现,前来登记的会员已经超过100名,以平均每人1000元计算,已经超过10万元。
老板一夜之间“人间蒸发”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百特谈下这里的场地进行装修,今年2月开始试营业,4月各种健身器械全部进驻,5月小长假时正式营业。
10月31日中午,百特突然关门,而且老板还搬走了值钱的财物。
会员李女士说,11月1日凌晨,有3名教练偷偷潜回健身房,搬走了24台跑步机,本来他们还邀请了另外一位教练一同参加,不过遭到拒绝。
除了跑步机被3名教练搬走,早上还有一些会员哄抢了健身中心里面的器材,空调、电脑、甚至连花瓶都没放过。
有些会员回忆,当时发生哄抢的时候,有会员和员工上前劝阻,可惜有人根本不愿意听人劝,哄抢完后扬长而去。
QQ群发布消息称,晚上六点,大家将会在百特健身中心集合。
健身会员们自发组织起来,登记好会员信息,决定一起去派出所报案。
有的学员已经办理了价值11800元的10年卡,而有的学员刚刚在上周交了入会费。据会员之一的叶女士说:“受害者除了我们会员,还有房东,他的损失在190万元左右。大家的钱已经被卷走了,现在我们要团结起来,找到这个不良的老板。”
目前,工商和公安部门已经介入对该事件的调查。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如果在百特健身购买了健身卡,请尽快联系工商部门或向公安部门投诉。
市民应警惕“预消费”
类似百特健身老板逃跑的“预消费”问题,在杭州已经屡见不鲜,甚至成为当今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
这类问题通常在洗浴、美容、健身、减肥等领域出现,有的大酒店、咖啡馆、娱乐场所,也开展了这种业务。
商家以一次收钱给顾客办会员卡、VIP卡等方式,进行打折消费。由于这种消费方式对商家来说可以长期“绑定”顾客,而对消费者来说可以获得平均单价较低的实惠,所以双方很容易一拍即合。
但不少商家的诚信度并不可靠,经营也不会个个一帆风顺。
北京国纲华辰律师事务所杭州分所的刘涛律师说,随着开展“预消费”业务的商家越来越多,因售卡商家或逃跑、或迁移、或转让、或倒闭,而引发消费者投诉的案例接二连三出现。
“可以这么说,这些商家设置的‘预消费’都属于变相融资行为,一般的商家拿来这些钱都不会用在本身,而是把套来的钱做其他投资‘滚雪球’,一旦资金链断裂,消费者就很可能遭受损失。”刘律师说。
“预消费”能否建立中间人保护双方利益
刘律师提醒,市民在选择“预消费”时,除了要看这个商家的实力、品牌和信誉度以外,还要控制消费的额度。
不能只听商家说存入的钱越多,消费的折扣越大,最重要的是看自己的消费情况。事实上,很多消费者由于没时间去消费而卡已经过期,最终算下来自己亏了不少。
此外,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是一旦出现商家倒闭,你要能够承受得起这些损失,否则,还是不办卡的好。
采访中,有会员提出了一个设想,在商家和消费者间,如果能有一个中间机构,估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机构管牢两家,既保护消费者利益,也维护商家的利益。
比如说,这家机构是银行,拟售消费卡的商家必须通过银行来操作。消费者一次性付的款先打进银行账户,此后的消费由银行向该商家支付。
这样一来,商家也拉到了消费者,消费者的钱也被银行保护了起来,而不是商家套来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假设商家因其他情况不能正常营业,那么银行还可以向消费者返还卡内剩余资金,从而避免了消费者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