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5日电(记者 余靖静)大面积的文明遗址保护是世界性难题,文化创意产业却是"朝阳产业",其在金融危机中的抗风险能力尤其被看好。作为中国早期高水平文明--良渚文化的命名地,浙江省余杭区近年来将良渚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城市建设及文创产业相结合,希望能摸索出良渚文化发展的新模式。
保护文明遗址,不能忽视原住民发展权利
10月底在杭州市余杭区结束的"良渚论坛"上,中华玉文化中心良渚文化产业园宣告建立,其功能涵盖玉器收藏、鉴赏、展示、开发、交易、拍卖以及玉文化研究与交流的众多内容。
开园仪式上,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与原创性的玉琮、玉璧和玉三叉形器等三件玉器组合在一起,被正式命名为"中华玉"。在玉雕精品拍卖中,"太白醉酒"以900万人民币创下了现场最高成交价。
作为当地重点的国有文化创意项目,这片文化产业园南临良渚博物院,西依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当地政府希望能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玉文化产业发展园区。杭州市余杭区区长姜军认为,玉文化产业园建成对余杭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良渚文化薪火传承具有着重要意义。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距今约5300年到4300年历史。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命名地。国家文物局表示,在目前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然而,对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遗址来说,要使大遗址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不受破坏,却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考古遗址,良渚遗址正是在空间之争中走过了十多年。为了在区域内3.6万名城乡居民、17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权利"与40平方公里遗址的"保护义务"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并舍弃了众多的发展项目。
2009年6月,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宣布建立。当地政府希望探索出正视"原住民"发展权的全新保护模式,文化创意产业也因此成为当地产业拓展的新重心。
政府主导,大力发展文创产业
为此,余杭区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涵盖人才引进、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优惠措施,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设立了文化创意专项资金,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意见》、《文创产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余杭区文创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等政策。
余杭区还规划构建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创意临平基地、创意良渚基地、创意西溪基地、创意径山基地等"四大创意基地"格局;希望建立起以设计服务业、艺术品业、创意旅游业、传媒出版业、信息服务业等五大重点产业为主,教育培训业、文化会展业、创意生活业三大支持产业为辅的文化创意产业行业体系。
根据余杭区提供的统计数据,2009年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44.35亿元,增长20.65%,占区GDP比重达8.33%。2010年上半年,全区文创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4%,信息服务业的增幅达到了319.2%。
与此同时,为延续良渚文化脉络,弘扬良渚文化精神,余杭区还从2008年起在良渚文化发祥地建立"良渚论坛"。该论坛采取"政府主导、专家参与、专业组织、定期定址、科学运行"的机制,目前已举办中华文化论坛、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国际动漫电影高峰论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十人谈等活动。
余杭区委书记朱金坤表示,良渚论坛的建立为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领域中有关国际关注、国家关切、地方关联的议题,提供了一个多方对话和交流的高端平台。举办良渚论坛不仅契合杭州的历史文化传统,也符合杭州未来发展的价值导向,对进一步促进杭州、余杭与外界的社会文化交流,使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开放的世界文化有机交融;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对进一步树立地区文化品牌、增强地区文化自信感、归属感和凝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提醒:文化创意产业"动力"还需来自民间
在2010年10月底举行的良渚论坛上,来自两岸三地的多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一起就良渚文化传承新路进行了探讨。有人士期待,良渚论坛可以发展成为文化界的"博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表示,未来10年中国的文化消费有巨大的市场将被释放。良渚文化的自身特色、精神含义、精美的文化符号,都是有可能利用的一个巨大的文化资源。
张晓明说,10年前,文化产业发展靠的是财政,经过文化体制改革,如今已经转向市场,促进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市场的活力也得到进一步释放。这一点已经在金融危机时得到证明,在金融危机下,文化创意产业却能依然保持继续增长,年均增长达15%-17%左右。在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将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则说,良渚文明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现在以玉产业入手,将来格局应更为大气。目前区块发展文创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如博物馆、沪杭高铁余杭站等。但必须看到,如今全中国都在上马文创产业,而大部分是不成功的。许多名为"开发"的举动,实际起到破坏的作用。政府在热情之外,一定要科学决策,以免将来骑虎难下。
曹景行同时提醒说,文化是有生命力和需要基础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一定要因势利导,政府应更注重于激发活力和给予支持,而不宜太多规划。如在文创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台湾地区,当地就更多地依靠民间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