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昨天上午,嘉善陶庄民间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陶庄镇一改往年行街表演方式,将民间文艺展示的舞台搬到了汾湖。据了解,由陶庄镇各村和企事业单位精心制作的12艘“夷婆彩船”不仅再现了汾湖八景,还分别安排了与其主题相符合的民间文艺演出。
“夷婆彩船”推陈出新
昨天上午9点多钟,陶庄镇12艘“夷婆彩船”以“鼓乐同庆”为首、“幸福陶庄”为尾,在烟波浩渺的汾湖上再现了“胥滩古渡”、“朱桥牧笛”、“蒲滩鸳浴”等汾湖八景。多才多艺的村民们演绎了“乾隆皇帝游江南”、“伍子胥兵渡汾湖”等多个历史演义场景,赢得了岸边群众的阵阵掌声。
“夷婆彩船”到底有什么来历?据陶庄镇文化站站长张松林介绍,“夷婆彩船”大概形成于清代,古时“夷婆彩船”的样式是平舱上端搭有船篷,四角飞檐,挂有各式饰品。解放前,“夷婆彩船”曾是有钱人家的娱乐项目,主要是一些演员在船上表演节目,以滑稽逗笑取胜,后来因种种原因在上世纪60年代慢慢消失了。
“这一次水上巡游活动,既继承了‘夷婆彩船’的元素,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尤其是把我们各个村的民间文艺元素加了进去,在江浙沪一带还从未举办过类似的活动。”陶庄镇党委委员蒋爱珍告诉记者,这将有助于弘扬陶庄民俗文化,而且为汾湖旅游增加了新的看点和亮点。
记者在采访中进一步了解到,12艘“夷婆彩船”的设计图纸基本都出自陶庄镇文化干部沈文超之手,他对陶庄镇的民间习俗有很深的了解。“以前在汾湖上可以看到这种船,我也是凭记忆将它们画了出来,然后找木匠对其进行复原,很多老人看到装饰一新的船只后,也都非常认可。”
汾湖八景推助旅游
“风露烟波,芦花蒹葭,水族雁声,渔舟横笛”,吴越名湖——汾湖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水域总面积9700亩,许多文人墨客对此情有独钟。在历史上,汾湖八景的独特风韵历来为人称道,它们分别是分埂顶舟、胥滩古渡、朱桥牧笛、蒲滩鸳浴、分泽龙潭、平湖书院、泗洲晓钟、巡楼更韵。
“这一届文化艺术节之后,12艘精心制作的‘夷婆彩船’将会留在汾湖上,作为汾湖旅游特色展示给大家。”蒋爱珍告诉记者,每艘彩船都有它特定的内容,就拿“分埂顶舟”来说,主要起源于民间传说,和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据介绍,“夷婆彩船”巡游活动还展示了陶庄镇独具魅力的民间文艺,今后将和田歌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一旦时机成熟,陶庄镇还将逐步恢复汾湖八景。
据悉,陶庄镇民间文化艺术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民间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陶庄镇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本届艺术节以“相约金秋、吴越风韵、共建文明、魅力陶庄”为主题,陆续开展汾湖“夷婆彩船”巡游、宣卷展演、汾湖水产品十大民间菜肴展评、省级循环基地试点经济产业物流园启动仪式等活动。
据南湖晚报 记者 朱胜伟 通讯员 陆烨 摄影 胡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