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衢州11月15日讯 “民情早知道,决策不跑调;沟通有渠道,实事好办了;百姓有困难,干部服务到。”这几句顺口溜,说的就是衢州市去年8月以来全面推行的“三民工程”,即建立民情档案、定期沟通民情和为民办事全程服务。
从姓名、年龄、家庭收入等内容,到技能特长、培训需求,甚至田地、山林界址……在衢州市花园街道上洋村的民情档案室,记者看到,户情、村情“一户一档、一事一表”。村党支部书记黄岳华介绍:“最近村里40多户农户涉及征地拆迁,因为土地承包等情况在民情档案里一清二楚,村民心里没疙瘩,拆迁格外顺利。”
目前,衢州已为2171个村、73.5万余户农户建立档案。同时,还建立网上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实行市、县、乡、村四级动态管理,实现服务民生精细化。
如今在衢州农村,村民遇到小问题,村干部马上主动对接、帮助解决;遇到大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涉及全村的事,则通过定期的民情沟通共商解决。去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民情沟通3万余次,收集意见建议2.5万多件,当场解决1.7万余件,8122件列入各级承诺办理事项,已办结7364件。
衢州106个乡镇(街道)还设立便民服务中心,900多名工作人员为村民全程服务;1661个行政村成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受理群众各项审批事项。
开化县华埠镇溪上村是食用菌生产大村,每年有80%的村民外出种菇。村民外出遇到菌种检疫难题,镇便民服务中心便与县检疫站联系,专门组织人员在村里设点为村民免费办理食用菌检疫证。
江山开通“365”民生服务热线,安排专人接听电话,接受群众咨询、投诉、代理服务等。
用脚丈量民情,用心化解民忧,用行动落实民生。今年,衢州民主测评村干部,群众满意率达98.7%,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而因农村基层干部不作为、办事不公等引发的来信来访量,同比下降43%。
“三民工程,为民服务是核心。”衢州市委书记孙建国说,实施“三民工程”,有利于解决一些村级组织存在的党的作用弱化、服务意识淡化、村民自治虚化等问题,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