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 37岁的王国红每天早上总要到养鸭场里看看鸭子的生蛋情况。“用玉米等生态饲料饲养鸭子,鸭粪当作鱼食,下一步我还准备大规模养殖甲鱼、种植珍贵果树。”说起自己农场里的生态种养,王国红就打开了话匣子。
王国红是淳安县大墅镇凤山村人,在外务工多年,2002年回到家乡转让20多亩鱼塘,开始养鱼。随后,他又承包鱼塘附近一处荒废的山坞,平整后建成鸭棚。在陆续投入30多万元资金后,王国红制定了“鸭+鱼”的养殖模式。
“鸭棚每天产生近100斤鸭粪,完全保证了鱼塘的饲料需求。”王国红在鸭棚与鱼塘之间,搭建一条直达管线,每天定时开放,将鸭粪排入鱼塘。因为鸭粪是凉性、低热量的有机肥,作为鱼食非常好。“鱼塘地处库湾,每到暴雨时节,人工投入饲料大量流失,污染千岛湖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饲养成本,但鸭粪管道排入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管道一端在鱼塘底部,不容易被冲走。”王国红说。
王国红算了一笔生态循环经济的小账:他养鸭主要以产蛋为主,每天有500多枚蛋,销往金华、衢州等地,供不应求,还有皮蛋厂直接找上门来要求供货;鱼主要有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今年下半年有3万多斤卖出,10万多元的收入;鸭子长到3斤多重以后,再卖掉。“省掉鱼饲料费、鸭粪的处理费,毛估估一下,现在每年的净利润有20多万元。”
在鱼塘一边的小池子里,还有上千只小个头的甲鱼。“等甲鱼再长一段时间,就要放到鱼塘里去了。”王国红介绍说:“养鱼的人都知道,夏天的时候特别容易死鱼,这种死鱼污染了水质,容易造成传染病。养了甲鱼,就可以把死鱼吃掉。甲鱼在市场非常受欢迎,价格不菲。”
租下50亩土地,利用鸭粪种植珍贵的树木,是王国红的另一个大胆想法。去年开始,他就与省农科院主动联系,在其帮助下选定部分珍贵的果树准备种植,把生态循环与种养殖充分结合发展。
在王国红的带领下,凤山村的大部分村民也都一改以往单一的种植模式,开始扩大规模生态种养,钱袋子越来越鼓,大家都说是生态种养赚来了火红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