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二十多年前,60后的老管在杭州上大学。当时他一个月的开销,100元足以搞定。“一般都用在吃饭、买书上,每个月还有几块钱节余。”现在,他的女儿小管,也在杭州上大学,今年孩子大三,老管出手也“升级”了,原本给女儿每月800元的生活费,在CPI大涨下,加了件瓷实的“外套”——升为1000元。
手头紧了,除了家长敏感,大学生也有感觉。于是这个冬天,杭城高校悄然出现了一群以“计账族”为代表的海量计算生活开销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家境不困难,但他们更希望通过记账,培养不乱花钱的美德。
抠下来的钱年底犒劳自己
浙江理工大学大三生小刘说,每月家里给他1000元钱,他就分作三份:600元做日常开支,精打细算吃食堂,偶尔还和同学出去AA制吃顿好的;剩下的400元,其中200元作旅游经费,200元存起来。“有账本的严格监督,每个月我都能省下不少钱。”
正是这笔每月从生活费里硬“抠”出来的200元钱,给小刘带来了惊喜。“平时省下一些钱,等到期末一算——财产丰厚!”小刘计划用省下的钱,期末犒劳一下自己,买一张回老家的打折机票。
算计着过日子,小刘丝毫不觉得丢人。“现在吃的用的,哪样不涨。对大学生来说,记账是个挺管用的方法,好比给人生做规划。”
F团美团糯米海豚,拼团火了
“据我研究,本周农贸市场橘子才九毛钱一斤,学校里要三块呐。”谈起物价,大一的小余绝对是行家。为买到便宜水果,她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几公里外的农贸市场采购,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后,满载而归。
为省钱,眼下白领中流行团购网,在大学校园,这种拼购风潮同样火爆:F团、美团、糯米、海豚……
“11月底去上海看王菲演唱会,还有吃饭的饭票,都通过团购搞定啦!”浙大城市学院大三的郑冰潇,是团购网站的忠实拥趸者。每个月,她都要拼团购买为社交、填肚、游玩等准备的化妆品、食品、门票等七八种门类的团购券。小郑算过一笔账,团购费已占了她每月1200元生活费的1/6。“上礼拜同学过生日,杭州一些品牌蛋糕店的价格都要上百元,最后我们通过团购买了一只八寸蛋糕,只要48元,足足省下100元。”通讯员 吴轶颖 刘千 记者 章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