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2日讯前段时间,瓯海区景山街道居民与物业因通道问题引发纠纷,后经景山派出所调解员协调,不仅双方和解,矛盾根源也得以清除。这是该区开展政法系统“大调解”机制建设试点工作中“警调衔接”的一项成效。如今,这位政法“老娘舅”正向全区推广,并向检调、纪调、信调等领域拓展,更大范围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大调解”机制包括“诉调衔接”、“警调衔接”、“交调衔接”。其中,“诉调衔接”,就是在基层法庭设置人民调解室,将部分来院起诉的纠纷,在正式立案受理前,经征得原告同意,分流到调解室先进行诉前人民调解,或在诉中委托调解,提高社会纠纷解决效率。去年10月,该区三溪法庭和梧田法庭率先启动试点。一年多来,两个调委会共收案298件,调解成功192件,调解成功率为65%,案均用时3天,经调解成功的案件无一件反悔。
“诉调衔接”的成功开展让瓯海政法部门尝到甜头,今年2月,该区梧田派出所、景山派出所、泽雅派出所,同时拉开“警调衔接”试点工作序幕。“警调衔接”,其实就是由公安部门与司法部门联合在派出所设立一个调解室,司法部门派出调解员驻扎在派出所。派出所在现场处置或受理案件后,经纠纷当事人同意,将非警务类纠纷、适用治安调解或刑事和解的案件分流到这个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以提高纠纷的解决效率。使原本派出所不受理的非警务矛盾纠纷等也得以化解,不仅畅通诉求渠道,防止矛盾激化,也减轻了基层警力负担。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驻梧田派出所警调室共受理纠纷352起,成功调处346起,成功率达98.3%。
本月初,探索建立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交通审判、保险理赔相结合的“四位一体”解决纠纷机制的“交调衔接”,也于瓯海辖区内的市交警支队四大队启动。通过事故受理、案件办理、责任认定、人民调解、司法援助、法律诉讼、保险理赔等集中办公,实现“一条龙、一站式”交通事故处理流程,破解交通事故纠纷调处难、诉讼难、理赔难等三难。
因接警量、社会治安状况等不同,“大调解”机制分驻法庭调解室工作模式、驻派出所(交警大队)调解室工作模式和公安派出所移送制等三种模式,驻所调解室的调解员,都从政法系统的退休人员和优秀村居干部中挑选而来,再由司法行政部门不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此外,该区还制定出台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管理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前移司法援助机制等,有效规范衔接工作的日常运行和常规管理。据了解,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探索,“大调解”机制实现了“三降三升”,即基层警力负担、群众信访、“民转刑”案件明显下降,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和党委政府公信力明显上升。
在巩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该区还将不断拓展检调、纪调、信调等“大调解”衔接领域建设,并且谋划建立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将警调衔接、交调衔接、诉调衔接等机制和各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了的,涉及工商、国土、规划、环保等职能部门,政策性较强的矛盾统一汇总到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再统一分流到相关职能部门处理,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据温州日报 记者 缪小霞 报道组 周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