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3日讯我们已经记不清了,涨价到底是从“蒜你狠”开始,还是从“姜一军”开始的。
只记得更多与涨价相关的词,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比如“苹什么”,比如“豆你玩”,比如“糖高宗”……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0月,杭州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2%。
这样的涨价,让管理农贸市场15年的“老菜场”眉头紧皱,他说,印象里,这样的事情真的不多见。
这样的涨价,也让许许多多你和我,开始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怎样让有限的钱投入到无限地为全家人服务中去。于是网上有“菜奴”贡献了“买菜省钱36计”,也有了号称月花2000就可以将生活过得很好的“理财帝”……
不仅仅在杭州,“涨声一片”正在成为全国性的民生问题,并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1月20日,国务院出台了16项用来稳定物价的新举措,其中包括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
这股涨价风潮,正在考验这个国家治理层的管理能力,也在考验着普通民众的生活智慧。
“从今天起,做一个对自己抠门的人。出门只坐公交,去近的地方就骑车或步行。不煲电话粥,尽量短信、飞信说事。出外就餐少点菜,决不主动张罗出去吃饭。不去超市,买菜骑车去市场。”
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上的这个签名,也许是对眼下我们正在经历的通胀最好的注脚。
李 翔 /摄 |
低保户代表:
李根生(杭州求智社区)
6口人
一天伙食费不能超50
李根生,64岁,身材魁梧,当过保安,现已退休,工资2200元。
家有一套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56平方米,两室一厅,格局不错。目前,儿子跟他们老两口一起住。
“这套房子是单位分的,换成现在,哪里买得起哦。”老李说,儿子也是因为买不起房子,只能跟他们凑合在一起。
虽然是老房子,但被打扫得一尘不染。老李说,2200元,这不仅是他的退休工资,还是他们家所有的收入。
“我们家是因病致贫。”老李感慨地说,2005年,老伴被查出尿毒症,之后就一直治疗。前三年只是吃药,医药费还能承担,但从第四年起不得不做血透了,血透很贵,每次420元,一周要2次,一个月就要三千多。后来还是在社区的帮忙下申请到了低保户,有了这张证,去医院的时候可以便宜点,血透费变成了1500元。
李根生有一儿一女,儿子38岁,女儿36岁。女儿女婿都是教师,日子过得还可以。现在,儿子和他们夫妇住在一起,原本还算宽敞的房子显得有点挤了。“儿子是跟我们吃在一起的,女儿女婿一般晚上会过来。虽然儿子女儿每个月给生活费,这日子还是难过啊。”
李根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电费180元/2月,煤气费50元/2月,老伴公交月票35元/月(有低保户证可以便宜15元),老伴的血透费1500元/月,再加上老伴看病的门诊费、每天必须食用的营养品等等,全家6个人每天的伙食费不能超过50元。
每天的菜都是老李去买的,菜价涨跌他很清楚。他说,以前涨后总是会有点下跌的,今年却一直飙涨。
“老伴每天都要吃一个鸡蛋、一包牛奶、一个苹果。鸡蛋从原来的3元多涨到了4元、5元,苹果价格也很高,3.5元已经是最差的了。但这些每天都不可少的。”李根生一直在强调自己买的东西都已经是最差的了,但价格却还是很高,有点承受不起。
走进厨房,只见青菜、萝卜和年糕都已经切好放在盘子里了。“买了一斤青菜1.5元,一斤萝卜3元,还有一斤多年糕5元。这些就是今天的菜了,中午我和老伴就吃昨天的剩菜。”老李说,昨天家里来客人了,买了排骨、草鱼、茭白、青菜、黄瓜和鸡蛋,花了将近70元钱,其中18元一斤的排骨买了20元,6元一斤的草鱼买了6元,没吃完的菜中午吃掉。
“退休前,我是做安保工作的,没有技术,更何况现在年纪这么大了,想再找份工作,也没有单位肯要,生活压力很大啊。”老李说,“我只能盼着这物价早点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