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高图书馆 |
杭高碑亭 通讯员 尹炳炎/摄 |
浙江在线11月23日讯从1899年诞生的养正书塾到后来的浙江两江师范学堂、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再到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在1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杭高不仅留下了徐志摩、鲁迅、李叔同、金庸等文化名流的足迹,而且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教学楼、图书馆、碑亭等老建筑,诉说着百年的岁月变迁。
昨天,记者从杭州市规划局了解到,杭高教学楼、图书馆、碑亭,东园婴幼教育中心教学楼,浙大华家池校区西斋、神农馆等19处老建筑已被推荐列入杭州市区教育遗产保护名单,将成为杭州的重点保护对象。
杭高花300万
加固老图书馆
拾级而上,打开红色的木门,是一条狭长的走道,幽静而厚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味,这里就是杭高图书馆的南楼。
杭高图书馆由南楼、北楼两座楼组成,是清水砖墙、木质结构的建筑。“这幢楼是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当初作为科学馆使用,是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上世纪70年代后期,造了新的科学馆,这里就改成了图书馆。”负责杭高校史工作的陈卓宏老师娓娓道来。
陈老师说,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江森学生时代经常来这里做实验,他对数学和物理最有兴趣。中国工程院院士、曾经的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以前也老喜欢往这里跑。
如今,这幢楼正在进行加固和装修。学校总务处的张老师说,为了保护这幢建筑,在加固和装修方面投入了300多万元。
张老师说,以前南楼一楼是报库和期刊库,二楼是木地板,七八年前曾是学生的自修室,后来地板渐渐腐烂,二楼就没有使用过了。而北楼是后来建的,是书库,学生们可以来这里借书。
“这次主要是基础加固,整体结构不变,保持原貌,比如地板加进水泥板,墙面加入碳纤维,柱子里浇筑了水泥钢筋。南楼二楼还会重新装上地板,以后可能会作为校友作品和捐赠品的展览室。”张老师说。
杭高的碑亭是一层木结构建筑,内部有“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石刻碑文,还有乾隆御碑等,六七年前已经整修过。
19处教育遗产
被推荐列入保护名单
杭州市教育遗产是指:在杭州市教育发展历程中所留下的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科技和审美价值的各级教育文化遗存,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教师宿舍、校办工厂、碑亭、塑像等校园内建(构)筑物,以及教学设备、获奖证书、校风校训、重大事件实证、学校档案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
依据校园内重点建(构)筑物保护认定标准,经初步统计,杭州市区校园内目前有重点保护建(构)筑物59处,其中已列入保护名单的重点保护建(构)筑物40处,这次推荐尚未列入保护名单的重点保护建(构)筑物19处。包括杭二中分校石碑、杭州铁路中学3号教学楼、东园婴幼教育中心教学楼、浙大玉泉校区第十二教学楼等。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郭大军透露,目前小学、幼儿园的遗产存留情况比较差,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了,而高校的遗产保留得比较好。
根据规划,结合杭州教育遗产保存现状,规划建议继续作为教育设施,或者图书馆、纪念展示馆,或者校园开放空间模式,或者管理配套用房等。
对于在教育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老校址,因改建、扩建、迁建等原因,校区老建筑荡然无存,只有遗址而无遗物的,规划建议在遗址及新建校址适当位置设立标识牌。
而一些老学校的教学设备、获奖证书、校风校训、重大事件实证、学校档案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可随学校迁移,依附有形建筑载体集中保护。
34处工业遗产
列入推荐保护名单
除了教育遗产,这次规划还推荐了34处工业遗产列入保护名单。推荐名单包括都锦生博物馆、杭州红雷丝织厂建筑、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职工宿舍建筑群、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建(构)筑群等。
规划将采用六种方式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一是创意产业园;二是博物馆、纪念展示馆;三是城市开放空间模式;四是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重在再利用;五是商旅文联合开发模式;六是遗产保护利用与休闲旅游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