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墙上的“凿壁偷光”引发争议
浙江在线11月23日讯昨天,市区王先生打进衢州晚报热线说:最近我看到,在市实验学校文化墙边上,一群正等待着孩子放学的大爷大妈们围成一圈,都在议论一个问题,到底是“凿壁偷光”还是“凿壁借光”?两方“争执”不下。
记者核实:记者来到市实验学校门口,在一位大爷的指引下,果然在市实验学校文化墙上看到“凿壁偷光”这个成语。这位大爷告诉记者,他觉得这个成语写错了,应该写成“凿壁借光”才对。可当他刚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时,便遭到另外一位大爷的反对,而两人的想法都各自获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于是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一位姓郑的大爷告诉记者,他觉得应该是“凿壁偷光”,因为他记得小学书本上的是“凿壁偷光”。“你们看,成语字典上都只有‘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而没有‘凿壁借光’这个成语。”郑大爷翻着借来的成语字典说。
但是,郑大爷的理由并没有说服以柳大爷“为首”的“凿壁借光派”。因为柳大爷等人觉得“凿壁借光”才更加符合匡衡读书刻苦的这个形象。“匡衡的这个故事本来就是积极向上的一个成语故事,怎么能用‘偷’这个贬义词来形容他呢?”柳大爷说。
“我认为两者都可以的。我们在学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时老师还说过,也可以叫为凿壁借光,似乎是因为那样比较好听,反正都是一样的意思。”正在等待自己家孩子放学的周女士对记者说。
那么到底是哪种说法正确呢?为此,记者请教了市区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朱老师。朱老师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成语里只有“凿壁偷光”这个词,而没有“凿壁借光”的,但是现在一般来说“凿壁偷光”和“凿壁借光”是可以互相通用的,而且在普通百姓当中,“凿壁借光”这个词运用的更多一些。(据衢州晚报 见习记者 祝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