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今年7月中旬,记者暗访市区龙方路樟树巷一带的“黑豆腐”作坊时,曾发现出炉的“黑豆腐”运入大南农贸市场,流入了市民“菜篮子”。
自上月15日温州开展“两豆”(豆腐、豆芽)专项整治以来,该市场是否还有“黑豆腐”出售?“售黑”摊位是否还存在?市场主管方对“两豆”销售是否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昨天,记者对此进行了回访。
市场回访:两家“售黑”摊位无人经营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大南农贸市场东侧的豆制品区。10多个豆制品销售摊位开着灯在营业,不断有提着菜篮子的市民驻足挑选各种豆制品。
记者看到,大多数豆制品摊位上方悬挂着一块“放心豆制品供应点”的绿色牌子,所售的盒装豆腐包装上印有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散装豆腐、豆腐块上面印有防伪标志。
“你的豆腐哪进的啊?”记者以顾客身份在一个摊位上挑选豆腐。
“‘菜篮子’进的,你看,我们这里都是有印的。”摊主大妈拿起一块豆腐干回答。
“听说你们这里也有卖‘黑豆腐’的。”记者再问。
“卖‘黑豆腐’的都关了。喏,在那呢!”大妈努了努嘴,指了指旁边两个熄着灯的摊位,然后又说:“我们都有进货票据,放心吧。”
这两个熄灯的摊位正是此前记者暗访追踪时接收“黑豆腐”的摊位。昨天,这两个摊位上没有摆放豆制品,也未见有人来经营。
随后,记者在一些卖豆芽的摊位看到,所售豆芽基本都带根,未见无根豆芽。一摊主说,无根豆芽大多是药水培植,“最近,市场管得很严,抓住要罚款的,谁还敢卖无根的啊。”
四方携手签订责任状防止黑“两豆”
大南市场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两豆”整治开始后,他们在市场内部开展自查。这两个熄灯摊位的摊主无法提供豆制品进货票据和厂家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QS证书)复印件。
该负责人透露,这两个摊位的豆制品均是从龙方路樟树巷一带“黑豆腐”作坊进的,而且经初步调查,这两个摊主不是“黑豆腐”作坊的老板,就是作坊老板的亲戚,“他们在自产自销。”查实后,工商部门对该两个摊位予以停业整顿的处罚。
为防止黑豆腐、黑豆芽进入市场,本月初,大南农贸市场主管单位、主办方、经营户和厂家等四方签订责任状,层层防止无证照作坊的豆制品进入市场销售。
辖区工商所与市场主办方签订《农贸市场豆制品入市责任书》,明确市场主办方的职责,对主办方不履行经营管理职责,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按《食品安全法》处罚。
市场主办方与经营户签订《农贸市场豆制品经营保证书》,明确经营户责任,严把进货关,保证不购买不销售黑作坊的豆制品。
市场经营户与豆制品厂家签订豆制品供应协议,以进一步明确正规进货来源,以便追溯倒查。
该市场管理人员表示,一块豆腐、一条豆芽进农贸市场销售要过三道关:
第一关:索票索证
摊主进货入市场,首先必须持正规进货单,明示进货来源。还要提供豆制品厂家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QS证书)复印件。
第二关:提供检验合格证明
该证明是厂家对豆制品自检的合格证明。
第三关:市场主管部门检测
这属抽检,一旦检测含有违规成分或质量不合格,该批次的产品不准进入市场。
据温州都市报 记者 黄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