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6日讯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可口可乐瓶身上的有奖促销活动,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可口可乐开展“畅想腾讯在线生活100%赢网络奖品”有奖促销活动。日前,有温州网网友指出,该有奖销售存在明显的漏洞。
有方法可保准“得奖”
根据可口可乐瓶身上的活动说明,在消费者喝完可口可乐之后,通过其标签上的“魔力眼”看到标签内壁的类似“谢谢惠顾”或者“恭喜您中奖”的信息,大奖为某演唱会。而该网友称,完全可以不喝可乐甚至不开启瓶盖就能知道一瓶可乐是否中奖,而且方法很简单。
拿一个LED电筒,或者其他能照射出强光的工具,对准瓶体标签上黑色“营养成分表”照射,就能看见标签上映出中奖信息。记者试验发现,确实可以通过强光照射标签隐约看出瓶内壁的字体。
该网友说:“按照我的这个办法,有奖的那些瓶瓶有可能被可口可乐公司的员工拿了,抑或是被销售商早就筛选过了。”
律师:此类问题消费者权益难维护
一些跟贴的网友也认为,该促销活动有失公平,网友“操场”说:“很简单的道理,就像买彩票,在你买之前其他人已有办法知道彩票有没有中奖,甚至有可能已经筛选过这些彩票,你还会买彩票吗?显然失去公平性。”
那么,可乐在商场的货架上出售之前,已经有人能够分辨出“中奖”的那些可乐,这样的有奖促销对消费者是不是公平?在法律上能不能算是一种商业促销骗局呢?
温州高策律师事务所的吴建胜律师表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和《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三条都已经明确规定商家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等行为均属于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专家:专项法律不给力
网络上关于各种产品的有奖促销骗局报道层出不穷,关于王老吉、统一绿茶、可口可乐等促销手段有问题的文章比比皆是。为何消费者每每在遇到这种问题总会站在如此尴尬的位置?
专业人士分析,商家是否存在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行政机关取证较难。因此即使遇到叫真的消费者起诉商家,商家也只要称自己是在无意的情况下留下漏洞,即不会受到严厉处罚。以至于在社会欺骗性有奖销售如此泛滥的情况下,仍鲜有不诚信的商家受到行政处罚。所以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内的中国现有法律对商家“有奖销售”的行为的规范处于失控局面,消费者知情权方面的民事权利很难得到保障。
另外,由于有奖销售的处罚规定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而不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其他法律规定范围内。《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的初衷不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是维护社会经营秩序。所以当消费者遭遇此类不公平知情权侵犯时,权利很难得到维护。只有将此类社会问题提升到立法阶段,督促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才能真正净化经营市场。(记者 戴玮)
相关链接:
形形色色的有奖促销“陷阱”
“陷阱”一: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曾于几年前推出“可口可乐红色真好玩”促销活动,集齐包装上的两种图案(苹果、玫瑰)即可获奖。不巧的是可口可乐只将这两种图案投放到玻璃瓶、塑料瓶装的可口可乐中,无一投放到易拉罐装的拉环上。该公司一直未将这一信息告知消费者,致使为中奖而购买易拉罐可乐的消费者白忙一场。
“陷阱”二:康师傅冰红茶的“再来一瓶”有奖促销活动,消费者购买康师傅冰红茶,如果瓶盖内刻有“再来一瓶”可凭该瓶盖在零售点兑换康师傅系列饮品一瓶。很多消费者最初尝到“甜头”之后,便经常购买康师傅冰红茶,然而到了活动的最后阶段,零售点和厂商拒绝兑换饮料并相互推诿,致使很多消费者手持多个甚至是几十个瓶盖无处兑换,十分尴尬。
“陷阱”三:去年夏天,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和可口可乐公司开展有奖促销活动。活动设置钻石奖“笔记本电脑”和“钱币奖”,“钱币奖”奖励的是魔兽世界虚拟游戏时间一小时。中奖的依据是可口可乐瓶盖、拉环或易拉罐罐底的10位字符,消费者将“密码”输入指定网站进行兑奖。而很多消费者发现在活动平台输入“密码”后,没有中奖和已经兑奖的提示是一样的,因此许多消费者怀疑在购买可乐之前,已经被可口可乐内部员工兑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