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中药材一天一价堪比股市起伏 药农不可承受之“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在线12月03日讯 11月21日,由于不是赶集日,开业不久的磐安中国药材城里许多经营户半开着卷拉门,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在这些平静的面孔下,谁也看不出来,磐安药农们正演绎着一场让人惊叹的财富神话。

  浙江省中药材销售价格调查表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药材城经销的中药材中有九成价格上涨,涨幅最大的当属太子参,涨幅达八九倍。

  作为中国药材之乡的磐安县今年虽然减产22%,却增收1亿多元。虽然中药材涨价能使部分药农增收,但真正得益的却是流通环节的中间商。对药农而言,药价上涨背后暗藏的风险令他们提心吊胆。

  1

  减产增收1个亿

  磐安县是中国药材之乡,浙八味独占五味,又称“磐五味”,是白术、浙贝母、元胡、玄参、白芍的主产地。

  据磐安县中药材技术推广站站长陈斌龙介绍,今年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为81720亩,产量为12000吨,产值为4.16亿元,产量比去年减少约22%,产值却比去年增加了1.66亿元。“今年初天气较冷,不少苗被冻坏,比如3月10日的低温直接导致药材减产,如浙贝母,种植面积增加8.6%,却减产约30%。人工、土地租金、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药材涨价。”

  冷水镇道川村的曹国亮是药材城里的经营户,他向记者报出了“磐五味”的市场行情:每公斤价格是浙贝母55至65元、元胡43元左右、玄参11元左右、杭白芍30至40元、白术30至38元。

  曹国亮说,今年的行情是普涨,市场上已没有每公斤10元以下的药材了。

  浙江省中药材销售价格调查表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药材城经销的中药材中有九成价格上涨,涨幅最大的当属太子参,涨幅达八九倍。

  2

  几家欢喜几家愁

  “昨天开市,这浙贝母的价格涨到了30块一斤,两天后再开市,不知道会不会再涨?还是像前几期一样,跌到25块。”11月21日,在磐安的中国药材城里,卢泽亮这样对记者表达自己的担忧。

  这些天,他总是提心吊胆,不管药材城开不开集,他有空就往这里跑,今天是市场里的经营户收药农的药材,要在逢农历的二、五、八集市的日子。等上两天,对卢泽亮来说,变数太大。

  卢泽亮是冷水镇潘潭村种浙贝母的药农,去年10月,他种了3亩浙贝母,到今年5月成熟,收了750公斤贝母干货,比去年少了一半,但是没想到去年浙贝母干每公斤仅四五元,今年却涨到了50多元。他盼着这两天能够出货,这样,除去成本他能赚3万多元。在他心里,挺担心这价格会不会跳水。

  药材城里的经营户却是另一番心情。做了28年中药材购销生意的陈仙芬喜笑颜开,今天她要将5吨山茱萸发往杭州药厂。“今年中药材中有九成价格上涨,生意也特别好做,今年一年的收益抵得上过去10年。”陈仙芬指着满载山茱萸的货车说,仅山茱萸这个中药材品种,她今年已经出货100多吨了,而她年前收购的山茱萸价格是每公斤12元左右,等到她出货时价格开始往上走,一直涨到如今的50多元。

  而有的经营户却因为手里没有存货可销,则显得有些失落。“没存货,只能看着价格往上涨。”来自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的经营户朱先生说,自己主要以和磐安地产药材互相调剂为主,销售也主要面向当地药店、诊所等,由于没有把握住行情,所以在这轮行情中踏空了。

  3

  中间商囤积博“大”

  在采访中,对涨价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指向中间贸易商,他们被指是幕后推手。

  以此轮行情中的明星产品太子参为例,目前经营户向药农买太子参的价格从原来每公斤20多元上涨到250至270元,经营户卖给中间贸易商是300元,但是从医院和药店出来的零售价达到900元,从最初的收购价与最后的零售价之间的差价达到600多元。

  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副会长施深海说,虽然今年行情好,但真正赚大头的还是中间贸易商,药农和经营户只是小头。

  中间贸易商的操作手法一般是先拿一批货放到市场上去,打压产品价格,价格下降后就开始大量进货,等到大部分药品都操控在他们手里,再高价卖出,这时,如果药农惜售或者经营户也想分一杯羹,等着他们的是像股市里一样被套牢,因为在高价位先走掉的,永远是那些炒作高手。

  在磐安采访时,许多业内人士对浙贝母在非典时期的疯狂表现记忆犹新。

  2000年开始,贝母市场发生了剧烈变化,浙贝母4年内从每公斤10元上涨到200元。2004年价格开始暴跌,当年跌到30元,2005年又跌到20元。在那波过山车行情中,有的药农亏得血本无归。比如,新渥镇麻车下村的张某,2003年贷款5万元高价买进种子,2005年低价售出仅得8000元。金山村的陈某以多年开冷藏车的积蓄28万元投入贝母种植,最后仅收回几万元。

  在药材市场,不少经营户也在经营太子参,但如果有人想一次性大批量购进,又不是现金付款,可能只有面临“缺货”。事实上,中药材贸易商已经囤积了大量中药材现货。虽然很多经营户并不隐瞒自己囤货,但也希望价格稳定一些,毕竟价格越高风险越大。

  4

  风险堪比股市

  中药材涨价,虽然能使部分药农增收,但背后也存在着风险。

  新渥镇是“磐五味”的重要产地,随处可见正在播种药材的农民。羊海灯是新渥镇百秧村村民,除了自己种药材,还到处收购,现在家里还有4吨存货。“当时是以八九元的价格收购的,现在不愁卖,还想等一等,估计还会涨价。”同时,他也担心好景不长,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价格不是他们药农说了算,也不是经营户说了算,要看来的大客户。

  磐安拥有全国60%以上的浙贝母产量以及30%以上的白术、元胡、玄参产量,但是定价话语权却捏在别人手里,这多少让药农和刚刚从药农脱身的经营户提心吊胆。一天一个价,堪比股市起伏,这种风险不是他们想要的。

  卢泽亮很清醒,今年价格涨这么高,别人劝他多种点,10月份,他还是只种了3亩,因为等到明年5月收获时,行情谁也看不准。

  “我们协会开会时都会发布产销形势分析,提出预警,希望药农有所准备,不要被火爆行情冲昏头脑。”陈斌龙说。

  目前,磐安县中药协会正在推广大棚种植,希望形成稳定的产量。现在已经在新渥镇搞了30多亩试点,估计会增产20%以上,同时正式注册了“磐五味”证明商标,希望把分散的品牌整合起来,提高磐安中药材的附加值。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