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孩子乘上了“梦想巴士”,到宁波博物馆、浙江万里学院等地参观。记者 吴晓鹏 通讯员 杨益摄
浙江在线12月06日讯12月5日,350万新宁波人迎来了自己的节日。由本报和宁波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东南商报联合举办的外来务工者节,在宁波隆重举行。这个特殊节日,以“农民工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演讲形式,拉开了序幕。
在演讲现场,一个个故事讲述了农民工兄弟姐妹进城的艰难,讲述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进城市,融入城市,成为新宁波人的亲身经历,讲述他们对未来的梦想和第二故乡的憧憬。
今天,各种类型的节日活动在宁波各区县市同时举行,活动将延续近一个月。
一副三块钱的线手套
“要问我是谁/过去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我怕被城里的孩子笑话/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但是我们的作业工整/我们的成绩不差/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爸爸、妈妈/因为——是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因为——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
两年前,镇海区俞范学校的教师于书听这首写农民工子女的诗歌《心里话》之时,就感动得落泪,至今无法忘记。两年后,她讲述的故事是《我的泪水是甜的》,她说:“泪水可以是心酸的、苦涩的,也可以是甜蜜的、幸福的。我的泪花就绽放在幸福的伤口上。”
2007年,于书从冰城哈尔滨来到宁波镇海,在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找到了一份教师的工作。至今不足四个年头,却连续送走了三个毕业班。每送走一批孩子,她都要暗自惆怅好几天,那种别离的心情,终生难忘。不仅因为自己和他们一样都是农民工,而是被这些孩子所感动。
于书班里的学生宁宁是个贫困生,11月初的一天,她上课看到宁宁穿着吊裤脚的旧裤子,一双破旧的布鞋里脚丫也是光溜溜的,天气开始变冷,他连一双袜子也没有。于书趁课间休息时把一双崭新的袜子塞进了他的书包,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于书在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孩子,这是属于你的奖品,因为这次测验你又考了全班最高分”。
没想到一个月后,于书也收到了宁宁的一份礼物,纸条上这样写着:“于老师,您是北方人,来到南方手上生了冻疮,这都是给我们上完课用冷水洗去满手的粉笔灰才得的吧,我送你一副手套,您不要嫌弃,一定要收下,因为买手套的钱不是我问父母要的,而是我在路上捡矿泉水瓶卖的钱,等我长大了,再送您更好的!”
“我的泪水霎时夺眶而出。这是我这一辈子收到最宝贵的礼物,那不是一副三块钱的线手套,而是孩子金子一样的心!此刻我的泪水是甜的!”于书说。
民工兄弟的“小墙热线”
“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到:一个曾经不被关注的群体,如今我们翻身了,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良好的心态,踏实做事,诚实做人。我因为融入慈溪这个和谐的集体而自豪。我将用我一生的经历来证明,我就是和谐路上名副其实的热心人,是和谐路上的青春使者!我相信这条路上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且会越来越好。”
来自贵州的墙兴贵在慈溪打工已11年,现在是慈溪市掌起镇陈家村和谐促进会副秘书长,他通过“小墙热线”与农民工搭起了服务平台。
为了让农民工和当地村民语言相通、情感相融、地位相同,墙兴贵组织农民工朋友学地方民俗,也学劳动法;学计生知识,也学电脑数控;学安全生产,也学文明生产;学岗位技能,也学创新能力;自己学,也带动身边的老乡、亲戚、朋友学。
到目前为止,“小墙热线”为8000多名农民工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成功解决了369起劳资纠纷,469起工伤事故,处理企业怠工事件58起,为农民工追讨工资1413万元。化解农民工和当地村民矛盾600多件,解决民工子女读书难问题126起,帮助14名高危人员走上了正途,为农民工免费搞培训121场,受训人数多达13000多人,其中得到劳动技能培训的已有289人,180多人拿到技能证书。
如今“小墙热线”已成了农民工、当地村民和企业三者之间的沟通舞台,墙兴贵先后被评为十佳青春和谐使者、慈溪市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和感动宁波十佳外来务工人员、浙江省优秀农民工。
墙兴贵说:“我会把‘小墙热线’这个舞台搭宽、搭牢。让更多的农民工在这个又宽又牢的舞台上展现自我,进而从另一个角度达到慈溪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