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7日讯幸福的家庭大致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不相同。在市二医肾内科的病房里,30岁的永嘉女子郑丽行用她虚弱的身体和尿毒症作战,而其年迈的父亲则在永嘉上塘的田里种葱,作物成熟时再由母亲挑到上塘浦口农贸市场门口贩卖。两名老人以卖葱所得的微薄收入为女儿治病,一过就是8年。近日,市二医的一名医生打进热线,讲述了郑丽行的故事,并希望大家能提供帮助。
初一学历成家中“高才生”
昨天记者在市二医的病房里见到了郑丽行,她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吃力地呼吸着,而一旁的母亲正在安慰她无需担心治疗费的问题,全家人即使砸锅卖铁也会凑钱给她看病。“母亲已经为我忙碌了8年了,接下来不知道还要忙活多久。”郑丽行看着60岁的母亲在病床前忙碌着,心疼却无能为力。
郑家以务农为生,一年全家人的收入仅一万余元。因为家境贫寒,郑丽行初中仅读了一年就辍学了,而她却是家中的“高才生”。15岁的她在老乡的带领下开始了打工生涯。一个月700元收入的她每次只给自己留下一小部分,剩余的都寄给了在老家的父母。
葱卖得不好,她会把一天的药量分开好几天吃
2002年,不幸降临到了郑丽行的身上。本已结婚且怀孕7个月的她被诊断出红斑狼疮性肾炎,腹中胎儿被迫性流产,而丈夫也在一年之后悄然离开。这对原本就清贫的郑家而言简直是晴天霹雳,郑丽行也被病魔折磨得沉默寡言。
记者翻开郑丽行厚厚的病历本,她的初诊记录为2002年6月,每隔40天她就会到医院进行复诊,但是2005年后,她的就诊记录则是一片空白。“实在是没钱了,不是不想去看病。”郑丽行的母亲眼看着原本活泼好动的女儿慢慢变得憔悴,说话吃力,两股骨头因为缺血性坏死而站不起来,她看着心痛但又无可奈何。
为了给女儿买药,郑丽行63岁的父亲在外人看来显得尤其苍老,每日起早贪黑地在田里务农。种稻和葱。在他的心里,有一笔账算得非常清楚。收获的稻谷是用来还债的,而卖葱的钱是给女儿治病的救命钱。“一斤葱卖1块多,一天最多卖40斤。”郑丽行的父亲说。他们的葱最多也就卖2个月,因为葱一年才成熟2次。而每到夏天,他还要担心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会使地里的作物受淹。
“如果看见葱卖得不好,她就会把一天的药量分开好几天吃,省着吃。”郑丽行的表嫂告诉记者,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间断性地服药不规范,但如此抉择也是万不得已,“卖葱的收入非常有限,很难支付高额的药费”。
病情恶化全因不规范服药
市二医肾脏科主任江其泓是郑丽行的主治医生,2002年起就对她进行治疗,每次接诊,他都不忘嘱咐郑丽行下一次的就诊时间,而2005年后他就未曾见到郑丽行前来复诊。再次见到她时,已是今年的10月,郑丽行被120急救车送到了医院,生命危在旦夕,而病情已发展到终末期的尿毒症。
仅是5年的时间,郑丽行病情恶化的速度已超出了江其泓的预料,尿毒素指标超过正常人的17倍,肾脏萎缩、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视网膜病变、双股骨头坏死等症状把郑丽行折磨得像一个虚弱的老人。在医生看来,如果当初郑丽行能够积极地治疗、服药,她的病情完全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按照目前的情况,唯一对郑丽行有效的治疗就是进行血透,而每周三次血透接近2000元的治疗费,让这个已欠债十多万的家庭不知该何去何从。
据温州商报 记者 张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