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7日讯穿针引线做女红,一直都是女性的“专利”。不过,这一传统现象如今在东阳画水镇画溪村已被“颠覆”,许多外来男农民工也拿起针线,扎堆做起了女红。这些来料加工业务,多来自义乌市场。
曾躲在家中穿针引线
画溪村邻近义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从事来料加工,是东阳来料加工起步最早的地方。领带、围巾等加工业相当发达。
已从事10多年领带加工的王文岳说:“前几年,领带和围巾等加工活是我们村里中老年妇女的主要收入来源,手脚麻利一点的人一天能做五六十元。住在村子里的外地妇女看到干这些活收入不低,所以都想做。后来加入到加工队伍的‘纯爷们’也多了起来。”
今年32岁的陶金桂来自贵州毕节。2002年,他跟妻子来到画溪,刚开始夫妻两人都在一家塑料厂清洗废塑。清洗废塑又脏又累,每天挣的钱只有15元左右。后来,陶金桂看到当地人缝围巾收入较高,就让妻子也去拿活做,自己则继续在塑料厂干。
一年后,陶金桂发现自己挣的钱还比不上每天在家中的妻子,于是他决定跟妻子干。陶金桂说:“缝围巾的男人不少,但大男人做针线活,刚开始都怕别人笑话,躲在家中穿针引线。”
现在陶金桂夫妇靠加工围巾,平均每天赚100元钱不是难事,销售旺季,还要加班到半夜。
“纯爷们”扎堆做女红
在画溪,缝围巾的活儿,如今已被外来建设者“包了”,只要有活,给他们打个电话,立马就有人过来拿货。
画溪村从事领带、围巾等来料加工的经纪人有近20个,王文岳是其中之一。他手下的加工户多的时候有七八百家,拿活干的男工约占1/4。
画溪二村的许多老房子里,住的大多是外来建设者,很多是全家住在一起。记者见到来自贵州都匀的小戴时,他正坐在一个庭院里给围巾打网结,边上坐着一排正在缝领带的女性。更让记者惊讶的是,小戴还背着一个孩子。他说:“边哄孩子边干活,一举两得。”
“这活的好处就是任何人都很容易上手,家里人可以一起干,所以不怕做不完,就怕拿不到活。”小戴说,这份活其实挺好,夫妻相守,一边干活,一边还可以聊天,比较自由,熟练之后还可以一边看电视。冬天,大家一起坐在庭院里,晒太阳、缝围巾,挺舒服的。
小戴的老乡黎川是缝围巾的高手。他和妻子一起在画溪缝围巾,省吃俭用,一年可以存下3万元钱左右,他用存下的钱,在老家建了新房子。
名词解释
什么叫女红
女红的“红”字应该读做“gōng”。
女红属于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在过去多半是指女子针线活方面的工作,像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一般凡妇女以手工制作出来的这些传统工艺品,称为女红。女红技巧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称为“母亲的艺术”。浙中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