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遮雨棚,很多公共自行车日晒雨淋,损耗很大
浙江在线12月08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2080个主城区服务点、52800辆车、20万日均租用量、平均每两秒钟就有一辆自行车被借。推行两年半来,公共自行车已成为杭州最闪亮的名片、各城市学习的样板。未来,公共自行车还是解决杭州交通拥堵,倡导公共大交通的重要方向。
但是,杭州公共自行车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推行还不到三年,寿命原本为5年的自行车就已纷纷提前进入报废期,上下班“潮汐”现象导致借车还车很难,还有商业开发基本处于空白……这些,都让杭州公共自行车进一步发展受限。昨天,杭州市人大召开了自行车系统建设运营和公交优先发展的专题会议。会上,有关部门提出了针对上述困局的种种破解之道。
明年将建立8处能维修1500辆左右车辆的大型维修基地,以及100个储车量超过300辆的中心还车点,确保日最高租用量达到60万人次时,依然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副总经理陶雪军很乐观地预测:“加大对自行车停车棚等资源的市场开发,力求明年实现盈亏平衡。”
困局一:车辆破损严重
潘玲利是龙翔桥公共自行车租车点的一名服务员,从2008年租车点开设以来至今,两年多里,她见证着杭州公共自行车运行的“风雨历程”。
最让潘玲利“头疼”的问题是自行车的损耗。
“2008年上路的第一代公共自行车,基本上都已大修过,其中30%要报废了。现在都已经是第四代车了,马上第五代的车也要出来。”潘玲利无奈地说。
典型的损耗是车篮破损、前叉撞坏、掉链子、轮胎漏气。
“龙翔桥是个比较大的服务点,每天租还车数在1000辆以上。一天下来,要修的车有十多辆,其中2-3辆需要修补轮胎。服务点内每天都有一个常驻的修车师傅,他下班后,又有另一个流动的修车师傅顶上。”破损得特别厉害的,还得拉到维修厂去修。
破解方法:建设大型维修点
根据《公共自行车维修保养管理规范》,市公交集团已建立了43个驻点维修点,专门修理故障车辆。目前,修理能力已从日均800辆次提高到1200辆次以上,另外还有巡检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流动维修。除此以外,2011年,市公交集团还拟建立8处能维修1500辆左右车辆的大型维修基地,利用租用淡季集中进行强制维护,确保每辆车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大修。
但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员也坦言,大型维修基地的构想虽然美好,但具体实施依然受到土地等因素的制约。
“杭州目前寸土寸金,想挤出一块地做维修基地的确很难。”陶雪军颇感无奈。
困局二:上下班还借车难
一些商业中心地段的租车点,早晚上下班高峰时,很容易形成“潮汐”现象。而统计表明,在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人群中,有一半左右把它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以梅登高桥点为例,每天早上上班时间一到,平时仅容纳20余辆自行车的还车点会涌入四五百辆车;每天晚上下班时,这四五百辆车又随着下班人流像潮水一样涌出。
破解方法:增量扩容
目前,杭州市主城区内已有2080个服务点,但能容纳的自行车数量有限。对此,公交集团计划在2011年建立100个储车量达到300至500辆的中心还车点,以解决车辆调运和存储问题。这些中心还车点将在原有的还车点基础上扩建,主要围绕在市中心工作区和大型住宅区周围。
除此之外,公交集团每年还将增加300个临时服务点和5000辆自行车。计划到2015年时,服务点达到3500个,自行车达到90000辆。
困局三:商业开发不充分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公共自行车从使用者身上的收费微乎其微。自杭州推行公共自行车系统以来,经费不足一直是各方的担忧,有媒体甚至担心公共自行车会成为政府支出的一个“无底洞”。
为缓解市政府的财政压力,2009年10月,杭州公共自行车车身广告曾公开招标,但对公共自行车停车棚(亭)的开发利用却还未试水,主要运行费用依旧靠政府拨款。公共自行车的商业市场开发尚不充分。
破解方法:酝酿新运营模式
2011年争取再推出500座服务亭进行商业开发。利用车亭广告、出租等方式增加收入。“我们正在酝酿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将社会公益配套设施和商业相结合。比如引进某个品牌连锁便利店,打包出去,在景区店、服务点可以统一装修,卖统一的商品。”陶雪军说道。
预计到2011年,服务亭等商业开发总体收益将达到2500万元,加上公共自行车车身的广告收益,公共自行车年收入将达到5000多万元,“争取达到收支平衡”。
他山之石
英国
在伦敦,手机运营商和自行车租赁公司联合推出便捷租车业务——通过短信来租车。注册用户只要给服务中心发送一条短信,就会收到一个开锁密码。通过这个密码,用户可在市内任何一个租车停放处自行取车。允许带自行车坐火车或搭公共汽车。
法国
巴黎推广自行车计划没有使用纳税人1分钱,法国最大的路牌广告公司德高集团用广告置换的方式承接了这个工程。该公司被允许在自行车出租站竖立1600块路牌,并长期经营该路牌的广告业务。
荷兰
政府大力鼓励火车和自行车交通衔接,上班族一出火车站就能骑上自行车上班或回家。荷兰各城市都辟有专门的与交通主道隔离的自行车道,政府鼓励公众骑自行车。
一份调查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者张蕾等人,今年8月份拿出了一份《杭州市自助式公共自行车运行状况及实施效果调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
调查对象包括杭州市居民、杭州市外来人口及来杭旅游的游客,共获取调查问卷680份,有效问卷648份。
结果显示,杭州市自助式公共自行车70%的使用者在1970-1980年出生;常住人口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比例远高于暂住人口;使用人群教育水平集中在高中到大学本科等较高阶段。
另外,44.7%的使用者收入在2000~5000元;逾60%使用者月交通费用在100元以下;约67%的使用者出行习惯为乘坐公交车和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中家庭以汽车为交通工具的比例不容小视,占26.6%。
而这部分人群,恰恰是未来杭城“汽车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汽车大潮”来临前,杭州能建设好公共交通体系,一定程度上并能留住上述人群的公共交通习惯,从而缓解未来的交通压力。见习记者 周婧菲 记者 蒋岳峻 文 高芸芸 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