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0日讯12月8日。
鞭炮阵阵,老余一个人站在门外默默抽着烟。
这天是他二女儿出嫁的日子,新郎和新娘在大伙的簇拥下出来了,一身红色婚纱的二女儿显得尤为漂亮。站在一旁的老余有些不知所措,双手不停地来回搓着。在旁人的提醒下,才匆匆跟上女儿的脚步。
“蛮好,蛮好。”老余咧开了嘴,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28年收养12个女儿
老余叫余上忠,苍南县龙港镇浦后村人,今年68岁,曾经是苍南县殡仪馆的一名搬尸工。见过一幕幕生离死别,才更加体会到生命的可贵。老余没有自己的孩子,他的心头肉,就是这28年间先后收养的12个女儿。这些孩子在襁褓中时,就被遗弃在医院门口、大树下、马路边。
一家人住的小土房,像一块“夹心饼干”,墙由三块不同的颜色“拼凑”而成。中间灰土的青瓦房是最初的小房子,因为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老余在7年前一点一点加盖了后面的房子,红色的砖瓦还斑驳在外。前面较新的白墙部分则是2年前政府帮忙修建的。
以前,大女儿余彩松在学校受了委屈,找的第一个人就是老余。老余二话不说往学校赶,不料对方一看到老余撒腿就跑了。“从那个时候起再也没人敢欺负我们了。”余彩松说起这段经历时,脸上堆满笑容。她说,父亲在她们心中的形象很高大,对她们比亲生的还疼。
3天抱回2个女婴
老余的最高记录是,3天内抱回了2个女婴,分别取名为余作盼和余作帮。
当时,老余和尚未过世的老伴王苏女已经收养了4个孩子,根本照顾不过来。那是个冬天,看着他们的手在冰冷的水中洗刷,余彩松偷偷帮着家里照顾小妹妹们,两只小手经常长满冻疮,老余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孩子们都明白,爸妈两个人为养活这么多人吃尽了苦头,种田、打杂工,家里的必需品有些都是讨来的。冬天,老余和老伴上街捡稻草,把别人不要的棉被和旧衣服拿回家里,生怕孩子冻着了。
4年前,王苏女给孩子们烧开水时触电身亡,这个家靠老余一个人扛了起来。老余又当爹又当妈,稍大点的女儿也懂事地承担起家里的琐事。后来,56岁的妇女刘陈云被老余的所做所为感动,两人走到了一起,这个大家庭又有了一位新妈妈。
退休后干起老本行
老余收养的12个女孩,其中一个因体质太差而离世,还有3个寻回了亲生父母,3个寄养在亲戚家,5个女孩留在身边。相比较“慈善人物”、“爱心人物”等称号,老余更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能够吃饱饭,及时缴纳孩子们的学费。
2005年,初中文化程度的大女儿余彩松结婚后,随丈夫在上海做小本生意,逢年过节回来探望老余,有时给老余寄点生活费。2007年高考,二女儿考上了浙江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是这个家庭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如今在当地一家外贸公司上班。
如今,三女儿小飞已经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每年学费7700元都由好心人资助。老余每个月都会按时给小飞寄去500多元的生活费,懂事的小飞在学校里勤工俭学贴补家用。余作盼和余作帮现在还在读小学六年级,余作盼学习最好,这个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有97.5分。
“人老了,小的孩子以后怎么办?”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余经常念叨的还是这句话,在外读书的女儿需要生活费,读小学的两个孩子还要吃喝。可退休在家的老余没有了经济来源,全靠政府的资助、好心人的帮忙,以及种几亩地维持日常生活。
无奈之下,老余干起了搬尸的老本行,哪户人家需要迁坟,他就去捡尸骨放在瓮里,等人家选好坟墓地址后,他再把瓮放进去。为了方便生意上门,老余特地在家门口的墙上写上自己的联系电话。每天,他还帮别人做黑色塑料盒,这些塑料盒做100个才9毛钱,老余一天可以赚40多元。做多了,老余的手指缝是黑色的,他用手指头抠了抠,但没有用。
见婚车驶出蜿蜒的乡间小路,老余才回过神来,浑浊的眼里不知何时蒙上了一层雾气。他知道,女儿会一个接一个地长大,从这个家里走出去……老余回头看了看冷清的楼道,深深地叹了口气。
女儿永远是爸爸心头的一块肉。
据温州都市报 记者 项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