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1日讯昨天,钱报报道的《139个字的微博,引发大感动》(详见12月10日D1版)发酵了大家含蓄的情感。浙大老师吴飞在微博上用简洁而诚挚的文字描述了儿女对年迈父母的亲情,触动了很多人心底的柔软。
很多网友看了报纸后在微博上关注了浙大吴飞老师的微博,有读者跟帖说“我深有感触,父亲的两鬓也已发白,看到了钱报上的报道,我眼眶湿了。”
或许,这真是我们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它隐藏在深处,在平时的忙忙碌碌中,我们自己没有发觉罢了。一旦被触动,在感动与歉疚之外,令我们深思的,是该如何面对这“爱与无奈”的窘境。
这139个字的微博,让青年评论家夏烈很有感触,“我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种感受,唯有成长了,才会明白。”
不过,夏烈认为,这是中国人情感表达上的窘境。“中国人不善表达,尤其在上下两代人之间,这种窘境更严重。”夏烈说,“在中国的传统里,长辈是权威的,小辈是被‘灌输’的,这样的模式导致了两代人之间很少有平等的交流,久而久之,就习惯于‘不交流’了。”
夏烈觉得这很悲哀,“这最终导致了我们目前这种‘窘境’,一方面心里对父母有爱,另一方面,又无法真正沟通。”
在夏烈看来,从1925年朱自清先生创作《背影》,到2010年末吴飞的微博,八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在亲情的表达上,却仍然那么弱势。“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我们要慢慢学会强势表达,这一点,确实要像国外学习。”
作家陆琪在前天就转发了这条微博,这也让他感触良多:“我们可以尝试知识的反哺,父母和子女处于不同时代,肯定有代沟,然后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少。子女其实有责任主动和父母亲近,传递给他们更多新的知识和信息,教他们上网,让他们开拓眼界,这样可以减轻孤独感,又有新的话题和共同语言。”
陆琪说他遵循“千孝不如一顺”,“父母亲想看看你,就回去给他们看看,这比给多少钱买多少补品都好。”但是,陆琪也承认,大部分父母都和吴飞的父亲一样,“并没有什么要求,只是想看看儿子,这是一种很隐忍的情感。”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却觉得这种默默的无言的爱也很好。“这是一种天然的、难以割舍的爱,下一辈的人不用有压力,多陪陪长辈,多听听他们说话,这份爱可以在心底滋养你。”
《139字微博感动网友》触动了很多人心底的柔软
如果你想着,今天要给远方的父母打一个问候电话;
如果你想着,这个双休日要去陪老父老母晒会儿太阳;
如果你想着,马上给在家帮忙带孩子的老人一个问候;
如果你想着,再忙也要在这个春节回家与爹妈一起过年……
如果你想了,不如就做吧。
关注吴飞老师写的这则微博,是因为他隐于文字之下的感情,让我们产生了共鸣。这139个字让很多网友想到了朱自清的名作《背影》,也有人想到了龙应台的《目送》。龙先生在文章中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显然,儿女与父母的情感,在付出与被付出之间,有各种社会成因。作为永恒的主题,它在文学中并不鲜见。而我们还总是愿意被身边的真挚打动,在匆匆的人生行程中,留下默默相望的时间。
我们是谁?一群忙忙碌碌的工作者,年纪在三五十岁间,是单位里的主劳力。并且,上有老下有小。在忙得七荤八素的时候,会听见我们的老人安慰说:你们忙,不用管我们。我们就真的、也只能管自己忙了。
只有在那一瞬间——看到他们老去的容颜、瘦弱的背影、欲言又止的眼神,我们才会恍然,这时候的父母已若孩童一般,无助。而他们又总是沉默无言,将依托的寻求隐藏得很深很深。这样的场景让我们悲从心来,并柔到极致。
又到一年终,当我们被各种工作总结、年终汇报包围的时候,还是希望,对自己的亲情生活做一个盘点。对于身边的亲人,我们做了什么?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因为这139个字的感怀,让我们多打了一个电话;或者,因为它,我们买好了回家的车票……为此,我们要感谢吴飞老师,感谢自己听从于内心的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