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难求,这是叶圣陶先生在世也始料未及的。近日,一本78年前他所编著的小学语文课本——《开明国语课本》在全国大江南北走红,成了读者追捧的对象。然而,出版社印数有限,杭州市场上该书仍处于断供状态,其在网上的价格也已炒到了定价的十倍。
新华书店、博库书城均已断供
这几天,在杭州几乎找到不这本老课本的踪迹。
目前,在新华书店的图书查询系统显示,《开明国语课本》库存为零。
新华书店庆春购书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书是2005年出版的,当时进过一批货,至于何时卖完却无从知晓。
“拿不到货。”杭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坦言。
这种状况不仅仅出现在新华书店,博库书城、晓风书屋等大大小小的书店也都难以买到此书。
晓风书屋最近接到了十多个咨询电话,都是打探《开明国语课本》的下落,书店只能无奈地告诉他们“货没到”。
“书店都在排队等。”晓风书屋老板姜爱军一周前就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订货,但什么时候能到货,还是个未知数。
此后,记者在当当网、卓越网等网上书店查询,《开明国语课本》一书均显示缺货。
1932~1949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一部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的初等小学用书——《国语课本》,共八册。解放前共印40余版次,发行逾7000万套。
5年前,该书改名为《开明国语课本》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再次出版,每套书印了8000本,出版后并未受到太多关注。
杂文作家吴非回忆,这套书5年前再次出版,少人喝彩,可能除了语文教育专业人员,关注者不多。“我的那一套就是在特价书店3折买到的,便宜到不可思议,当时痛惜明珠暗投,曾通知过不少朋友。”
2008年,该书销售突然井喷,出版社此后曾数次加印,由于读者购买踊跃,加上网上购书成为时尚,终于次年脱销。
如今,此书封面、内容及销售情况在微博及各大论坛再次受到关注,各大搜索引擎中,“开明国语课本”成为热词。在图书销售网站上,该书更是成为热销书。
“雪片般的订单。”来自全国各地要求订购《开明国语课本》的电话越来越多,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赵炬这样形容。
260元买到的还是复印版
由于不少家长未能见得《开明国语课本》的庐山真面目,由此引发的乱象丛生。
一位家长钱先生曾于2008年买了这套书给当时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结果孩子每天当故事书来看,爱不释手。
“现在周围的朋友看到了,也要买。结果书店买不到,他们就到网上花老贵的钱去买。”钱先生说。
昨天下午,记者在淘宝网上发现,已有不少商家在网上兜售《开明国语课本》,相关商品达200多件,而且价格参差不齐,低的二三十元,高的卖到上百元。其中,销量最高的店在12月5日到12月10日期间卖出了700多套现货,售价为26元/套。
有商家更是开出了260元每套的高价,相当于定价的十倍,并高调叫卖“绝版图书高于原价,不按原价卖,认可后再拍”。即便是这样高价也已卖出84件。
不过,260元买到的也未必是正版。在一些买家拿到货之后,发现这其实是复印版、影印版,清晰度并不如意,甚至有漏印的空白页。
除此之外,一些拿不到货的商家还拿出电子版销售,价格从0.8元-5元不等。
出版社先限量后加印
12月3日,作为《开明国语课本》的出版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也从幕后站到了前台。面对巨大市场需求,社长赵炬公开表示,“宁可放弃这诱惑,也要力挺现今的语文课本。厚今薄古,才是我们现今存在的理由。因此,只重印5000册,再有需求也会严格控制印数。这也是我们的一种态度。”
此言一出,惹来不少口水。
“只重印5000册”在不少书商看来,更是一种炒作。“出版社的意思,这是限量发行,再不订就抢不到了。”杭州一家书店老板感到纳闷。
“我几天前就想给女儿买一本,结果没找到。如果有版权的出版社不印刷,有需求的家长该怎么办?”家长纪女士不解出版社的做法,这不仅仅间接推高了书的价格,还滋生了一批盗版书。
短短六天之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再发公告表示,已经陆续加印了该套图书,并将于这周逐步地全面投放市场销售,全国各大书店将很快就有现书供应。
老课本何以走红?
这套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画的语文课本时隔70多年后重新走进公众的视野,有专家认为它不仅勾起人们对那个久远年代的回忆,更是切中了时代之痛。
浙江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晓认为,当下的语文教材,过于强调教化功能,选择课文偏于思想教育,理性的成分大,强调的是“给予”,忽视儿童的心理需要,也违背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叶圣陶编写的《开明国语课本》之所以大受欢迎,是长期受这种教育理念控制后的一朝觉醒,所以反响也大。叶圣陶是儿童文学家、教育家,他采用的是回归人性、回归自然、回归审美的路线,所编教材更注意尊重儿童心理,采用儿童视角,注重培养儿童探究自然的兴趣,在探索中发现真善美,培育爱心,开启心智。
绍兴稽山中学语文教师蔡朝阳认为,《开明国语课本》的走红是在恰当的时候切中了时代之痛。教材充分尊重孩童的主体性,遵循孩童认知的特点,并能做到循序渐进。内容上,生活、游戏、自然、科学、商业、劳作、群体等,天上地下,现实与梦想,都能以最恰当的方式进入课文。体裁上,则多是童谣、童话、寓言、故事等,切合孩子的兴趣。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开明国语课本》都赢得了相当的尊敬和赞誉。
反观当下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部分都重在说教,极少有真正符合童心、富有童趣的。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里的《汉语拼音儿歌》,处处都是教育与禁止:“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走来劝阻他”。
再如人教版《玩具柜台前的那个孩子》,让孩子无法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小汽车。可是他得不到他心爱的玩具,他还必须懂事,必须分担父母的生活之重。”
还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却有许多篇目内容失实,不符合历史与常识。比如爱迪生用智慧救母亲的故事,因为广为流传,所以没有人想到去考证其真伪。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中国学生何易的研究结论让人们大跌眼镜:“最早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是在19世纪末,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电灯发明于1879年,1886年他已经是一个39岁的已婚男人了。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不可能有一个医生在他做的有影灯下为他得了急性阑尾炎的妈妈做了这个紧急手术。”
能否取代现行语文教材?
甚至有学者提出将《开明国语课本》替代现行的语文教材。
在吴晓看来,当下教材,容量较大,看起来信息量也大,显示出施教者的用心浮躁,希望孩子一夜之间成人,成为知识巨人,但这只能适得其反。教育要给受教育者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世界、感悟世界。教材的改革是必需的,但重要的是教育体制、教育理念、育人观念的转变。这些根本性的东西不改变,简单的以《开明国语课本》作为教材,其效果也有限。
尽管《开明国语课本》是本好书,但是完全取代现行教材不可行。蔡朝阳表示,70多年前的语文教材,内容的信息与当下时代还是有较大距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其中教育观念、指导思想是先进的。现在的教材要学习其中的教育观念,如何将这种教育观念和当下信息结合起来,去教育孩子。
“我们可以看到《开明国语课本》中没有课后练习,原因那时候的教学没有统一的应试标准和教育模式,每个学校的教育观念都很开放,甚至每个老师都有各自教学之道。”蔡朝阳举了一个例子,上世纪30年,重庆沙坪坝中学一位学生在参加一次化学考试时,实在考不出,最后在白卷上写了一首诗交上去,结果老师看到了他在文学上才能,还是给了60分,作为鼓励。
链接
《开明国语课本》课文选摘
太阳
太阳,太阳,你起来得早。昨天晚上,你在什么地方睡觉?
小猫姓什么
“小猫姓什么,你知道吗?”
“小猫姓小。”
“怎么知道他姓小?”
“大家叫他小白小白,他不是姓小吗?”
“不对,不对。小白两个字是他的名字。”
“那么他姓什么?”
“我也不知道。”
绿衣邮差上门来
薄薄几张纸,纸上许多黑蚂蚁。蚂蚁不做声,事事说得清。
一箩麦
一箩麦,两箩麦,三箩麦,大家来拍麦。
劈劈拍!劈劈拍!小麦新,做面粉。大麦黄,做麦糖。
劈劈拍!劈劈拍!拿点面粉给张家。拿点麦糖给李家。
张家送我一瓶新蜂蜜。李家送我一枝石榴花。
劈劈拍!劈劈拍!
小人国
小人国里样样小,说给你听不要笑。
只要买到一尺布,可做衣服四五套。
房子不过鸟笼大,火柴盒里好睡觉。
马牛好比小青蛙,树林好比墙下草。
小人打猎进树林,捉个小虫吃一饱。
说故事
“我有一个故事,说给你听。一只狗在桥上,嘴里衔着骨头。看见河里一只狗,嘴里也衔着骨头,他想吃那只狗的骨头,把嘴张开,嘴里的骨头就落到河里去了。”
据每日商报 记者 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