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浙江援疆网
  • 援疆新闻
  • 产业援疆
  • 项目援疆
  • 智力援疆
  • 文化援疆
  • 信息公开
  • 援疆公告
  • 浙企在新疆
  • 援疆风采
  • 援疆手记
  • 简报
  • 电子报
人民日报 浙江日报 新疆日报
浙江援疆网
  • 各市动态
  • 智力动态
  • 项目动态
  • 产业动态
  • 文化动态
  • 援疆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援疆网 > 援友之家 > 援疆手记 正文

援疆手记:首批浙江援疆教师在阿克苏的日子【图】

2010年12月17日 16:55:35

  援疆手记

  首批19名浙江援疆教师到阿克苏工作已有两个月,虽然遇到种种不便,但他们说,看着学生一天天进步,就是特别有意义的人生

  他们有的新婚才两个月,有的孩子只有两岁,有的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但是,为了帮助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他们离家别子,万里奔波,来到西北边陲城市阿克苏。

  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浙江省要为对口支援的阿克苏地区5072名双语教师进行汉语培训,今年10月12日,从浙江各地选派的首批19名援疆教师进驻阿克苏教育学院,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一年半的汉语教学。

  他们的第一批学生有300名,来自阿克苏地区各县市的少数民族教师。他们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可以用汉语对话,有些人只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汉语词汇。援疆教师的任务,就是最终让这些少数民族老师都能用汉语为学生讲课。

  到昨天,这些来自江南的老师来到阿克苏授课已经整整两个月,生活很苦,工作很累,而且遇到了不少意料之外的困难和不便,但是他们说,能站在阿克苏的讲台上,看着学生一天天进步,就是特别有意义的人生。

  新婚博士后天天想着怎样教好小学语文

  上课铃响了,这节课是李倩老师的阅读课。

  李倩用慢速念了一段简单的短文后,在黑板上写了“丈夫妻子、老公老婆”几个字,然后问学生们:“这两对词有什么区别?”讲台下一片安静,学生们都在努力思索,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个女生发言了:“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

  课堂上一阵爆笑。李倩笑着点点头:“这个回答也不错。但是,不是最正确的答案。大家再想想?”

  又是一片安静,这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女生小声地回答:“一个是口语,一个是书面语。”

  “非常正确!”李倩大声地鼓励。

  33岁的李倩是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的博士后,来阿克苏之前,在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古代汉语。一个教古代汉语的博士后讲这样小儿科的课,似乎有些好笑。但是李倩说:“学校新开办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我到这里来教少数民族老师汉语,是个难得的实践机会,我想为新专业积累点经验。”

  李倩今年8月才结婚。新婚两个月,他就奔赴阿克苏。提起新婚的妻子,坐在狭小、简陋的宿舍里,李倩的笑容不再像课堂上面对学生那样从容:“说实话,每天最想念的人就是她。”

  但是,每周16节课,加上早晚自习也需要督促,李倩并没有更多的时间想念远方的妻子,别看他是研究汉语的博士后,但是,教一批不太懂汉语的人学汉语,对他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他必须全力以赴。

  “我现在天天想的就是怎样教好小学语文。有时候一个词无论怎么讲,学生们都听不懂,我又不知道用维语怎么解释,真是急人啊。这也就逼着我寻找解决方法,给回去以后对外汉语教学采集经验。”

  穿着棉衣床上备课,饭菜不是太少就是太辣

  19名浙江援疆教师大部分住在阿克苏教育学院临时腾出的几间学生宿舍里。记者找到金华秋滨小学援疆教师潘旭刚时,他正在宿舍外面和同屋老师胡沈军合力拧干洗好的床单,虽然已近中午,枯黄的草坪上仍凝结着一层厚厚的白霜。晾好床单,他呵着通红的双手跑回宿舍。

  宿舍很小,只有10多平方米。两张床、一只衣柜一放,只能放得下一张桌子。胡沈军只好将简易电脑桌放到床上备课、上网。


宿舍很小,老师们不得不把电脑桌放在床上备课。

  屋外很冷,屋里也并不暖和。潘旭刚说:“暖气只有傍晚的时候才送,到半夜就停了。白天在屋里备课,要穿着棉衣棉裤。”

  潘旭刚做了10年小学数学老师,到阿克苏后,他并不是要教学生如何计算,而是教他们如何用汉语表达数学专业用语。“这是一个体力活啊。比如,教学生如何准确表达分子、分母,如何表达通分,其实就是一句话,但最少需要教一节课,不厌其烦一个字一个字反复读,让他们反复念,加上肢体动作,一节课下来,我头上都是汗,毛衣都穿不住。”


潘旭刚老师讲一节数学课下来,常常会满头大汗。

  援疆老师三餐都在学校专门辟出的一个小餐厅里吃,中晚餐10个人一桌,大部分时候是五菜一汤,荤素各半。“菜时常不够吃,即便是这样,多吃点饭就行了。最让我们受不了的是,菜实在太辣了,几乎每个菜都有辣椒,我们给厨师提了好多次意见,现在稍好一些。”

  说起饭菜,老师们都谈辣色变。有一次,来自湖州的胡沈军老师亲自下厨,给大家烧了两桌清淡的饭菜,老师们总算美餐了一顿。

  最想学的是维语,最想念的是儿子

  午休时间,上午一连上了四节课的熊芬兰老师疲惫地躺在窄小、凌乱的宿舍里,顺手拿起放在床头柜上的一本《维语日常用语500句》。这是这个29岁来自嘉兴学院的年轻女教师给自己的一个规定:每天学会一句维语。她现在已经学会不少维语了,比如“你真漂亮”、“你好”、“吃饭”等等,在上午的课堂上,她还用刚学会的维语“你真棒”表扬了一个学生,引起了学生们的惊叹,课堂气氛立即很活跃。

  熊芬兰要的就是这种气氛。来阿克苏教少数民族老师汉语以后,她感到最痛苦的是,她只会汉语,有时无法用维语给同学们解释词汇,沟通不畅,怎么教都没用。于是,她下定决心,她教学生汉语,也让学生教她维语。她的学生、温宿县小学语文教师哥斯古丽说:“我们和熊老师互相学习,相处得像姐妹一样,课也上得很开心。”

  学完一句话维语,熊芬兰拿起手机,打开儿子乐乐的视频:“到今天,乐乐两岁8个月9天了。”

  “每天都要看好几遍。我到新疆来,儿子交给湖北的父母带。宿舍里的电话不能打长途,手机话费又太贵,不能老打,想儿子了,只能看看以前录的视频。你看他那调皮的样子……”熊芬兰看着手机里小小的儿子,一脸的幸福。


熊芬兰老师最幸福的事,就是能看到儿子的笑脸。

  “昨天晚上打了电话给儿子,我问他想不想妈妈,他在电话里给我唱歌: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妈妈和乖乖,相亲又相爱……”熊芬兰哼着儿子给她唱的歌,眼睛里闪出了泪花……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通讯员 黄伟 特派记者 熊晓燕 编辑: 杨晓燕

相关阅读

  • 在日华侨华人多渠道支援新疆发展
  • 杭州启动对援疆项目的监督检查
  • 新疆和田妇女来天津学编织
  • 黑龙江专家赴一八四团对接援建项目把脉经济发展

>>更多其他领导

援疆风采

  • 【专题】省援疆指挥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专题】省援疆指挥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专题】援疆人才“传帮带”
    【专题】援疆人才“传帮带”
  • 浙江援疆项目掀起开工建设新高潮
    浙江援疆项目掀起开工建设新高潮
  • 一位援疆干部镜头里的阿克苏
    一位援疆干部镜头里的阿克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