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雷宝明原本每天都要到自己菜地里转两圈,自从大雪过后,他再也不想去看,“看着那些压塌的大棚,伤心,不知道该怎么办。”
雷宝明在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有50多亩大棚蔬菜,上周的那场大雪,当地积雪厚度达30多厘米,50亩地的120多个大棚被压扁,钢筋被压断。此外,大棚里种的西葫芦、莴笋、葫瓜等蔬菜,要么被冻,要么被压倒在田里,几乎颗粒无收。
根据金华市农业局的统计,这场大雪使市本级3000多亩蔬菜大棚受损,总损失以千万元计。更让菜农们欲哭无泪的是,因为“投保无门”,这些损失都要由自己承担。
一场大雪
超过7%的大棚被压坏
雷宝明的大棚是去年4、5月份安装的,当时投资了60多万元,本来可以使用20年左右。
“3米多高的大棚,从1.3米的地方断掉,接都没法接。”雷宝明说,“现在都成了一堆烂铁,只能重新搭建。”
他告诉记者:去年搭建大棚,每平方米是17.5元,今年因为钢铁涨价,最少21.5元,人工费也涨了将近一倍。
如此算下来,这场大雪造成的损失不下50万元,而这些损失全部要由雷宝明自己承担,“没有买过保险,也不知道该怎么保。”
据金华市农业局蔬菜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程炳林介绍,此次大雪,金华共有3000多亩蔬菜大棚被压坏,占市本级总面积的7%到8%,雷宝明所在新兰合作社受损最严重。
“投保无门”
受损菜农损失自负
这已经不是雷宝明第一次遭遇“天灾”,今年上半年,梅雨时节引发大雨,他种植的茄子被淹,损失20多万元。“有人提醒我可以买农业保险,我去农业局咨询,据说要到明年1月份才开始买。”
在这场大雪中损失了7个大棚的钱文通,则根本不知道农业保险的事。
钱文通的20多个大棚种植的都是药材和草莓苗,用他的话说,其中7个被“大雪踩平”,还有5个大棚他及时扯掉了塑料薄膜,才“幸免于难”。
“如果有农业保险,我肯定愿意买,可是我根本没听说过,也没人来宣传。”提到如何弥补这次损失,钱文通有些头疼地说。
“到现在为止,金华好像没有专门针对蔬菜大棚的保险。”金华市农业局蔬菜办主任方顺民说,“至少我还没听说过。”
金华市农业局副局长骆芳则表示,金华目前的农业保险还没有农业设施保险(包括蔬菜大棚保险),有的都是一些指定性的,比如针对猪或者水稻,是省政府统一规定的。
保险公司不愿做,农民不愿保
金华“蔬菜大棚保险”成真空
为什么会造成金华菜农“投保无门”的局面呢?
程炳林告诉记者,他了解到的情况是:保险公司提出的条件太多,太复杂,“很多种植户根本弄不明白。”
而金华市农业局一位负责人则直言:因为风险大,没多大利润,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做农业保险。
成本2万赔付1000,农民不愿保
程炳林告诉记者,前年省里曾统一搞过农业保险,在各地市征询意见,“很多农户都不愿意参保,因为保险公司提出的条件比较多,过程繁杂,农民觉得没什么花头。”
金华市金东区里秧田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张永红也印证了程炳林的说法,“之前提过蔬菜大棚保险,说政府出200元左右,农户每亩大棚缴56元,如果出事故,保险公司理赔1000元。我们一亩大棚要近20000元的成本呢,这种保险谁来买。”
这次大雪,张永红所在的合作社20多个大棚被压扁,大棚里的芹菜、小白菜、莴笋等农作物遭受冻害,损失100多万元。
在他看来,要想吸引大家投保,蔬菜大棚保险的赔付标准必须提高,“每亩大棚补偿4000元才划算。”
每年亏损150万元,保险公司不愿做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是“三农保险共同体”的首席保险公司,也是省政府指定的保险单位,其中金华分公司承担了金华全市77%的“三农保险”(包括农业保险、县域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份额。
人保金华分公司理赔中心主任童育屏向记者证实,目前金华市本级的确没有针对蔬菜大棚的保险,但在永康、东阳等县市有相关业务。
童育屏说,蔬菜大棚的理赔额是按照投保额的比例来计算的,赔付范围只算大棚的钢管,不包括薄膜等辅料,理赔时要先按钢管的购买价打6折,还要计算折旧费。
人保金华分公司办公室俞主任表示,农业保险是一项政策险,尽管政府部门出保费的大头,但还是很少有农户参保。
“农业保险范围广,涵盖面大,在理赔方面需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我们要请农业局专业人员去现场鉴定。再者,现在农民也都不富裕,不大愿意来投保,还有人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俞主任强调,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很大程度是“为了积极响应政府所倡导的支农工作,承担社会责任。”他告诉记者,在“农业保险”业务上,金华人保已经连续4年亏损,“每年大约亏150万元。”
亏损局面导致农民投保更加困难。据金华市保险行业协会的郑秘书介绍,因为没有利润,其他多家保险公司都已经退出了“三农保险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