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元旦、春节,都是商家搞促销的时候。各种折扣、优惠,怎么看都觉得给力,其实在商业零售促销中还有15种常见的价格欺诈行为,市民可以擦亮眼睛,看看各种给力的促销是不是在忽悠人。
前几天,市物价局工作人员对沃尔玛超市、中百商厦、四通家电和大润发超市进行了市场价格巡查告诫,让商家做到真正的促销,别在促销商品价格上面做手脚,杜绝价格欺诈。
在法律意义上,促销是指商家以降价、折扣、赠券、满就减等方式直接或间接降低商品(服务)价格,来吸引市民、扩大销售的各种营销活动。然而有很多促销或多或少涉嫌价格欺诈,所以如果市民发现有不给力的商场“促销”,可以拨打12358价格投诉举报电话。
链接:
促销中常见的价格欺诈
标价内容与实际不符。比如产于“东莞”的JOJO眼镜标上“美国”。
低价招徕高价结算。比如超市里标价24元的北极甜虾,结算时是32元。
误导性标价。常见的如“零利润”、“最后一件”、“最后一天”等,或者“全场五折”。
价格标示无依据。比如家电卖场称某款电视机全市最低价,价高可以退还差价,实际上全市只有他一家销售。
标示折扣与实际不符。比如一件大衣原价1080元,打8.5折,价格应为918元,实际却售1030元。
馈赠物品标示不清。商家以赠送销售商品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价格和数量。
价格附加条件不明示。如某手机卖场销售手机时称赠送900元话费,实际只送了200元,剩余700元需要自己存进账户。
赠券不标示使用的附加条件。有的商家在实际使用赠券时,事先不标明赠券的使用方式和限定条件,使用时再提出各种规则。
虚构原价。如一件衣服的价格其实并不是该商场的价格,而是另外一家商场的更高价格等。
虚构降价原因。如有的商店门前长期挂着“本店拆迁(转让)大甩卖”、“最后一天大清仓”等牌子。
虚假优惠折扣。比如在折扣之前,一家卖场的BLR84的鞋子价格是764元,而开展打折活动时价格标示是1080元。
谎称将要提价。以国家政策等虚假信息称某商品将大幅涨价,实际并未涨价。
不履行价格承诺。如某商场在广告中称购买某手机可赠送价值百元的礼物,实际上只送了价值更低的礼物。
虚假“特价”。如某商场以580元特价销售一款服装,实际上在开展特价前一天的销售价格为500元。
虚假“促销”。如某商场开展满400减180元现金的活动中,将一款最低成交价格为1240元的女式大衣标价为2420元。
(据衢州晚报 记者 邹欢 通讯员 徐晓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