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水利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强塘固房”为龙头,以基层防汛体系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抓手,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以保障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力度,各项水利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全省水利投资达1060亿元,完成一大批强塘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保障工程等,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水利基础保障。
强塘保安篇
浙江省是洪涝台旱等灾害频发的省份,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先后建成了“千里海塘”、“百城防洪”和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进入21世纪后,全球极端气候灾害增多,浙江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利保安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部分水利工程由于长久运行,病险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水利工程的防洪保安能力。“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强塘固房”工程的重大决策,对水利工程“强身健体”,提高水利基础设施的防洪保安能力。
浙江省“强塘固房”工程(水利部分)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布局合理、标准适宜、体系完备、功能完善、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防灾减灾工程体系,海塘、江塘(堤)、水库、山塘等水利工程防护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城市防洪工程全线闭合,城市排涝全面达标,防御洪涝台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几年来,“强塘固房”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十一五”期间,浙江省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160座,率先完成中央下达“三年内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累计加固海塘388公里、水闸366座、堤防850公里。与此同时,浙江省已全面完成万方以上山塘排查工作,全省完成山塘综合整治350座。
“十一五”期间,在工程体系建设的同时,浙江省基层防汛体系建设等非工程措施有序推进。按照“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建设要求,浙江省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内容涵盖了“健全组织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完善预案体系,配置必需设施,健全抢险队伍,宣传防汛防台知识”等各个方面。以乡镇为单位,将辖区内的自然村、居民区、企事业单位、水库山塘、堤防海塘、山洪与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逐一划分,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一个网格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每个责任人都有明确的防汛防台任务,使全省基层组织基本达到“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的能力水平。“十一五”期间,该体系率先在台风频发的台州市开展试点。经过一年的试点,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在全省推开,目前已经覆盖全省1480个乡镇(街道)、30598个村(社区)。
“强塘”工程和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的深入实施,进一步夯实了抵御洪涝台旱灾害的工程基础,完善了抵御洪涝台旱灾害的非工程措施,在抗击台风、防御暴雨洪水、山洪与地质灾害以及高温干旱灾害中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成功抵御“桑美”、“莫拉克”等15个台风以及罕见“早春汛”、局地强降雨和高温干旱等灾害的袭击,全省实现没有一座水库因暴雨洪水垮坝,没有一处标准海塘、重要堤防因台风暴潮、暴雨洪水决口的目标,洪涝台灾害伤亡人数明显减少,灾害损失大幅降低。在今年的防汛期间,各地充分发挥已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作用,迅速反应,群测群防,共转移危险区域群众近25万人,成功避免376起1879名人员可能造成伤亡事件的发生。五年来,全省水利防灾减灾的直接经济效益达920亿元。
民生水利篇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水利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民生,进一步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是“十一五”民生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工程自启动实施以来,受到了广大农村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累计投入108.8亿元,解决了16800个行政村1517万农村居民和68万学校师生的饮用水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十一五”规划目标。全省的农村饮水自来水覆盖率从2002年的62%提高到目前的95.8%以上。该项工程也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上力度最强、标准最高、规模最大、受益最广、速度最快的一项农村公益性工程之一。
万里清水河道建设是浙江省大规模开展的又一民生水利工程。“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以清淤疏浚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河道河沟治理,逐步恢复河道功能,提高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建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巩固了清水河道建设成果,也改善了广大农村地区水环境。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完成清水河道建设、村庄河沟池塘疏浚、杭嘉湖河道清淤等共计24500公里。同时,按照“建设一段,保洁一段”的总体要求,已累计落实河道长效保洁31400公里,让清水畅流在青山之间,大大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生活生产条件。如今,一大批集防洪排涝、灌溉引水、生态景观、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河道整治示范工程,已经成为浙江大地上新农村建设和水环境整治的亮点。
五年来,浙江省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百万亩喷微灌工程和山塘综合整治工程为重点,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十一五”期间,全省实施国家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34个、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省级专项资金项目124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20个、经济型喷滴灌示范项目228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10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6.3亿方,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达14.5亿公斤,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坚持服务“三农”,着力惠农富民,大力推进农村水电工作,启动实施“千站改造惠农保安工程”,全省农村水电发展与改革取得较好成就,全省新建农村水电站349座,装机102.9万千瓦,更新改造农村水电站471座,装机28.2万千瓦,5年累计发电量371.5亿度。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进展,五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80平方公里。
资源保障篇
水资源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生产要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浙江省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时空分布不平衡,面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双重难题,不但影响人民生产生活质量,也制约了浙江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大力推进“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围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强化水资源保障,加强跨区域引供水的综合协调,建立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管网配套、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实施了一大批水源工程、引供水工程建设,逐步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
五年来,浙江省编制了《浙江省百库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总体方案》,启动了供水水库水源保护试点工作;编制了《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同时加强沿海平原承压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按照省政府要求,实现全面禁止沿海平原地区开采地下承压水。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省杭嘉湖和甬台温地区已累计完成封井1325口,占应封井数的94%。
五年来,浙江省全面实施“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岱山县成为浙江省首个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舟山市、义乌市、玉环县、余姚市被纳入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据初步评估,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从2005年的156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底的10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从2005年的92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
百亿保水,五载节水,成效斐然。目前,曹娥江大闸已经建成投入运行;湖州老虎潭水库、常山芙蓉水库、三门佃石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及玉环引水、洞头陆域引水等一批引水工程已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浙东引水萧山枢纽工程、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工程、长兴合溪水库正抓紧建设;顺溪水利枢纽已经开工……“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新增年供水能力达20亿立方米,全省城乡供水能力不断提高,水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等各类用水需要,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已然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滩涂资源,新增滩涂围垦面积60万多亩,大大拓宽了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空间。
“十二五”展望篇
春去秋来,五载轮回。弹指间,“十一五”尘埃落定,“十二五”即将开启。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水利将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构建完善三大体系,着力推进五大工程。即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构建完善标准适宜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高效安全的供水保障体系,功能达标的生态河湖工程体系;着力推进强塘保安工程、资源保障工程、民生水利工程、水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工程,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