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通宝,仅此一枚。
各种“洪武通宝”
2010年12月10日,文一西路双龙村的绿城西溪诚园工地发现大量古钱币。(相关:紫金港路挖出古钱币 解放前余杭县副县长曾住附近 西溪诚园工地挖出的古钱币可能属于“洪武窖藏”)
古钱币是哪里来的,又是谁埋下去的?热热闹闹地猜测了一段时间后,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召开新闻发布会,给出了一些答案。
78种古钱币
贯穿西汉到明代
前期的报道中大致估算,这批出土的古钱币有1万多枚。因为实在太多了,精确的数字,现在还没有清算出来。
但是,已经分出了78种。从年代最早的西汉四铢“半两”钱,到离我们最近的明代洪武通宝,前后贯穿1500多年。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考古部主任王征宇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发现的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钱币窖藏。而且,大部分钱币保存情况较好,制作精致,钱文清晰。
其中,元末起义军铸造的钱币——龙凤通宝、天定通宝和大义通宝,因为发行时间短、流通范围小、存世量也少,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而龙凤通宝在杭州考古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发现。
明朝老百姓不愿用纸币
偷偷把铜钱埋在地里
这么多钱到底是谁埋下的?
2010年12月13日的快报,曾经刊登了读者的各种猜测。有人说是原先埋在平海路的淤泥里的古钱,也有当地名门陈小华的后人说,是陈小华当年埋下的。
浙江省收藏协会钱币委员会主任王玉则提出,这批钱应该是收藏界所说的“洪武窖藏”。洪武十六年,大明开始通行纸币,“大明宝钞”,朱元璋下令国内禁止流通铜币,规定一个星期之内,老百姓必须把铜币兑换成纸币,否则查到的话要杀头、坐牢。但老百姓还是喜欢用铜币,不喜欢用纸币,于是偷偷摸摸把铜币埋到地下。
王玉的说法非常靠谱。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考古部推测,这些古钱币的入藏时间,应该在洪武廿七年(1394年)到明永乐九年(1411年)之间。
至于是谁埋下的,说法就更多了。
王征宇说,普通老百姓埋下的可能性应该不大,最有可能的有三类人:一是有钱人家,二是钱庄,三是收藏爱好者,因为明朝铜材匮乏,所以已经有不少收藏铜币的爱好者。
但如果具体到某一家、某个人,目前出土的东西单一,线索也比较少,不好判断。
龙凤通宝最高拍卖价超百万
元末时,农民起义不断,先后出现几派割据势力,独自称王,纷纷铸造发行自己的货币,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各地货币同时出现的局面。
这次出土的古钱币有1吨多,但是元末韩林儿起义军铸的龙凤通宝,只有惟一一枚。
外观看,它和其他古钱币区别不大,内方外圆。正面是“龙凤通宝”四个字的繁体楷书,背后没有其他文字。
摄影记者为这枚宝贝拍了照以后,我们去了一趟吴山通宝城,想看看它身价到底如何。
问了几家古币收藏店,一个老板谨慎地说,要看到实物才能定价;另一个老板听了我的描述后说,保守估计也要一二万。摄影记者给他看了照片,老板赞,品相好。
回来以后,我又问了浙江民间收藏家学会会长蒋兆悦。
很巧,3年前,他曾收藏过一枚龙凤通宝。当时他买进的价格是8000多元,后来用它和别人交换了瓷器。据说,“龙凤通宝”的新主人转手去拍卖会上拍卖了4.2万。
蒋兆悦说,在他印象里,国际拍卖会上,龙凤通宝最高的拍卖纪录是100多万。
另外,这次发现的元末起义军发行的天定通宝、大义通宝,目前市场上的价格都在1000-2000元。而这次所有出土的古钱币,市场价格可能在500万元到1000万元。
洪武通宝越大越值钱
背后有“浙”字更值钱
这次出土的古钱币里,以宋代钱币最多,明代的“洪武通宝”也占了不少。
吴山通宝城的老板说,因为朝代近,很多老百姓家里都有“洪武通宝”,市面上交易也比较多。
翻了翻《2010年中国古钱图录》,“洪武通宝”价格相差悬殊,最便宜的两元,最贵的是2.8万。2.8万的那枚,钱币背面写了“济”字,存世特别少。
或许你家也有那么几枚“洪武通宝”,怎么看它值钱不值钱,我专门请教了蒋兆悦。
洪武通宝,明代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开始铸造,钱背面写有“浙”、“十浙”、“京十”、“鄂”、“十豫”、“豫”、“济十”、“十两”、“五钱”、“三钱”、“二钱”等,共十一种,内方外圆。
先来辨真伪。“洪武通宝”四个字,应该是上“洪”、下“武”、右“通”、左“宝”。曾有人拿了枚“洪武通宝”给蒋兆悦看,“通宝”两字的左右顺序错了,不用说,假的。
字体上有细节可寻。除了“宝”是繁体字,其他几个都是简体,而且字体微胖、娟秀、文雅,还挺有气势。
如果这些都没问题,就再看古币的大小,越大越值钱。还有,如果背后是写有“浙”字的古币,会比其他同类钱币的市场价格稍高一些。
蒋兆悦说,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普通“洪武通宝”价格都在1000元左右。
如果有兴趣,可以把古钱币拿到湖墅南路103号2楼浙江民间收藏家学会,蒋兆悦说,他愿意帮市民免费鉴定。
据都市快报 记者 刘云 摄影 朱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