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津铭 绘 |
浙江在线01月10日讯
17岁小杰的梦碎了,直到他看到养在“鱼缸”里的一块骨头。
小杰,绍兴中学学生,功课不错,酷爱篮球。他的同学都说,他长得像篮球明星易建联。同样,小杰也对篮球充满热爱。他在篮球场跃动的身影,让他成为女生眼里的英雄、妈妈心中的骄傲。但是,一切都在一场篮球比赛后变了。膝盖扭伤,关节内软骨脱落,因为疼痛他已无法走路,篮球梦眼看要破碎。
但几天前,他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接受了自体软骨移植手术,成为国内首批接受自体软骨体外培养移植“修补”软骨缺损的患者之一。术后的小杰露出笑容:“今年的NBA赛季,我是躺在病床上看的,期待半年以后,我能再拿起篮球!”
打篮球扭伤,膝关节软骨脱落
小杰的病有两年了。
当时读初三的小杰在一次篮球比赛争球中,与对方拼上力气,两个人力气相当,小杰突然感觉左腿膝盖关节扭到了。“当时没觉得很疼,就是很不舒服,男孩子磕磕碰碰平时就多,没在意。”这一下,给小杰的膝盖埋下祸根。
照常每天打球,半年后,小杰感觉不对了。“膝盖很痛,打球的时候反而感觉不到痛。经常是大汗淋漓打一场篮球,然后是同学搀着我上楼梯回教室。”
小杰怕被妈妈责骂,膝盖痛一直没说。平时住校,妈妈也没注意。直到几个月前,妈妈发现小杰走路跛脚,偷偷往左膝贴骨伤膏。“我意识到问题严重,马上带他去医院。”妈妈说。
医生的检查结果让母子俩惊诧不已。CT检查,小杰的膝盖股骨髁上,有一块核桃大小的软骨已经脱落,游离在膝关节里,难怪小杰有难以忍受的疼痛!医生分析小杰的扭伤造成了软骨损伤,又因为不断地运动磨损,导致软骨脱落的面积越来越大。
依靠高科技,尝试“补”软骨
这毛病放在以前,除了依靠止痛药,别无治疗的方法。而如果是成年人,医生会建议置换人工关节以达到重新行走的目的。但对小杰来说,换关节根本不可行。为什么?浙医二院骨科主任医生戴雪松解释,小杰的骨骺线还没有闭合,就意味着小杰发育还没完成,这是关节置换的禁忌。
在戴医生的病人中,像小杰这样软骨缺损的大有人在。“有一瘸一拐仍坚持读书的女大学生,像小杰这样喜欢运动的中学生,还有刚刚步入社会工作却因软骨缺损丧失行动能力的打工者。”
“我们要依靠新技术。”戴医生一边不断查找技术突破新信息,一边安慰病人。他在国外有多年的工作学习经验,他知道,国外一直在做软骨细胞再生的研究,针对的就是像小杰这样的病人。
浙江的研究人员也在加速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浙江大学医学院欧阳宏伟教授与浙江龙禧投资集团校企合作,就研究出了治疗软骨损伤的新技术——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采集患者自体软骨细胞,经体外培养成功后,再给患者“补”回去。
经过卫生部门的批准,欧阳教授团队的软骨再生技术已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浙医二院、省人民医院等杭城5家医院进行临床应用。
欧阳宏伟教授和戴雪松主任医师一起给小杰做了评估,认为可以试试应用这一技术改变病况。
培养软骨细胞,过程像养金鱼
第一次手术,戴医生用关节镜把已经脱落的软骨取出,又在小杰膝盖软骨缺损处的周围取了几块米粒大小的正常软骨组织,他们要用这“米粒”做种子,培育出新的软骨。
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难度显而易见,人体是极复杂的组织,要模拟人体环境让细胞长出来,要具备的条件太高了。欧阳教授比喻,这和用玻璃缸养金鱼有点像。“培养液里养着1500多万个细胞,肉眼根本看不到。但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就像定期给鱼换水。水质好,鱼就养得健康,同样道理,在好的培养液里,细胞会很健康很活泼地分裂繁殖。而核心秘密,就在我这培养液里。”欧阳教授神秘地说。
其实,这些活泼的细胞,都是从一粒米粒大小的软骨组织上培养出来的。
体外环境怎样能模拟体内组织的新陈代谢?欧阳教授解释说,这就是技术的关键所在。把米粒大小的软骨组织剪碎,然后用特殊的酶处理,再收集细胞,放进特制的细胞培养液中,置放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保持37摄氏度,定期更换培养液。也要定期抽查细胞的情况。
那散落的新生细胞如何变成一块软骨?
原来是依靠一种叫做胶原材料的支架。如果放大好多倍去看,这支架就像一块毛毯,而一个个软骨细胞,会很舒服地趴在地毯的缝隙中,一块直径3厘米的支架材料,上面“种”的细胞数能达到1500万个!
软骨形成了,但怎么“补”回小杰受伤的膝盖上?
欧阳教授说,这块爬满了细胞的支架,像布一样,可以裁剪,可以缝针,也就给了临床医生更大的操作余地。欧阳教授说,自己以前就是临床的骨科医生,所以一切研究都时时考虑到临床医生做手术时的便利。
几天前,这块珍贵的新生软骨被护送到了浙医二院,由戴雪松主任医师亲自主刀,精准地把再生软骨修剪好,移植上。
新闻延伸
“转化医学”前景广
小杰经历的背后,故事蛮多。
医生说,我国骨关节炎发病率为3%,每年有近千万的新增软骨损伤病人。目前临床上多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还有“拆东墙补西墙”式的取患者其他部位软骨移植,长远效果也不行。而万不得已做关节置换,年轻病人接受不了。
2006年开始,从新加坡回到浙江大学的欧阳宏伟教授带领团队承担了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组织工程软骨研究及临床转化”,主要研究通过软骨细胞移植来治疗软骨损伤。该技术在欧美国家已实施手术10余万例,随访6~11年显示疗效稳定,有效率在70%-85%。但在国内,这项技术几乎是空白。
欧阳教授带着技术找资金,受到嗅觉敏锐的浙商的关注。很快,杭州龙禧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出资与欧阳教授合作,共同研发。经过5年努力,这项技术终于通过了卫生部批准应用于临床。不少骨科医生说,我手上“攒”下的病人都在排队,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龙禧公司希望,利用浙江发达的3小时公路网,以及全国4小时航空网,建立一个符合国际规范的医用细胞生产和传递网络,通过产业化的运作全面推动生物外科学的发展,使浙江进入国际细胞移植和再生医学中心网络,造福病人。
软骨损伤的完美修复,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